来深圳出差三天,归心似箭!我一直不太喜欢节奏太快的城市,紧张、压抑。
闺蜜兼发小润华千方百计挽留我,希望我培训完再留一晚,告诉老同学金华。金华不仅只是老同学,更神奇的是,我们是毕业后才熟络起来,他弟弟又成了我的学生,他老爸在洋门街上做生意,热情、真诚,豪爽,我和先生当时在家乡中学教书,同他老爸多有交往,性情相投,居然成了忘年交。金华立即安排好地方,订好周六晚聚会,还细心地把乘车攻略都发了给我,感概,这个老板真可以,难怪能把事业做那么好。金华说,叫了一伙初中同学,全是同班同学。周六晚,我学习到很晚才结束,同学们从6点等我到8:30。几经辗转,我终于在大家饥肠辘辘时赶到预定的饭店。
我的初中虽是农村中学,但学校为了提高成绩可谓煞费苦心,3年我们每人至少经历过3次分班,5、6班同学经过了4次调整。初一入学时分了六个班,1.2班是重点班,3–6班是普通班。校舍不够,5.6班同学便又被拆分到各班借读一个月。校舍建设好了,这两个可怜的班级才正式有了自己的教室。我们6个班又按成绩平均分配调整了班级,班主任说按龙形分配,第一名在1班,第六、七名在6班,第12、13名又在1班。初三毕业前一个月,冲刺中考,分三组班级又分层。我们1.2班是同一套老师班子,自然,成绩相对较好的就被分在1班。这么多次的拆分,而我始终还在1班,这不仅说明我跟1班是有缘,也侧面证明我成绩过硬,我一直保持在年级优秀、班级第一甚至关键时刻冲上年级第一的江湖位置。
98年初中毕业,时隔25年,人来人往,说句实话,除了那几个常交往的,我觉得我肯定已经忘了那些同学。无空多想就到店了。金华早已等在门口,接过我沉重的箱子,热情地把我带到“霜降”房。我喜欢这个节气,所以,一眼就记住了。
推开门,大家都起身迎接,顿时一房间人,加我8个。好些25年来从未见过的面孔,大家哄笑:别提醒她,让她猜猜我们是谁!脑袋飞速穿越和运行,25年前的那些青葱岁月便在眼前翻飞。没多想,对着着粉色T恤,浓眉大眼露着一边虎牙的男生我脱口而出:“瘟鸡”,一阵爆笑,空气中顿时满溢欢乐。“你怎么知道我的野号?”(方言:野号=别号)他是同样三年都没离开过1班的“班级老二”,初中时很勤奋,经常趴在桌上做题,边做边抓挠不太短的头发,别问我为什么这么印象深刻,因为我俩个子较小,是班级第一排座位的“钉子户”。同学伟华,初三补习一年后成了我中师时的师弟,笔挺帅气,很快脱颖为学生会体育部部长,常年带早操,加之他当过兵,体型和样貌大体没变,所以轻松就认出他来了。文彪曾是我的短时间同桌,样貌还是那么年轻,算我们这群人中最保鲜地那个了,那常略低垂的双眼和笑起来只一边嘴角抽动的表情很逗很经典,我记起了他名字中有个彪字,也算是蒙混过关。还有一个同学是跟我同村的,算起来还是我堂哥呢,可交集不多,竟有25年没见。他也叫金华,这俩金华,都在原2班,初中最后一个月我们才成了同班同学。俩金华同名同姓还同是学霸,想想当时双剑合璧在2班该是所向无敌了,这个金华自然也是隔多少年都记得。还剩一个,眉目太熟悉了,感觉名字呼之欲出了,可就是想不起来了。犯难之际,大家告诉我他是风华。哦,风华,我记得啊,可不是这款啊!从前风华是学艺术的,帅气高大,长发飘飘,名满初中,是多少女孩的暗恋对象啊!如今帅气依旧,只是少了当年郭峰般的飘逸长发。昔日长发和如今的地中海风貌在我脑海中交织,良久都不肯重合。大家也都调侃他的头发。风华并不恼,果然,还是昔日那个帅气又大度的高情商大哥大。
席间,我们不时回忆,那个不太漂亮却充满回忆的校园:那些逼仄又阴暗潮湿的宿舍及木头通铺;那些印象深刻的老师们,严肃的周老师、负责的忠顺老师,上课抖抖把自己抖得掉到垃圾铲里的英语老师,隔壁班的帅老师,方言骂人每次都笑倒全班的化学老师,还有每一个校花老师。我们互相爆料、回忆那些巨搞笑的事件:谁在桌子里用蜡烛煮饭烧臭了全班,谁半夜爬起来摸黑去班级偷别人带的菜。我们一起揭开了当年的不解之谜:那个下再多的米却永远煮不出够8个人吃饱饭的大型饭盒的秘密;那个其貌不扬的老师是如何搞定貌美如花的师母的;那个半夜去宿舍偷东西的大胆家伙到底是谁。我们聊国家大事、聊人生、聊家庭、聊孩子,聊身边的人也聊未来的人……
时间很快,我们居然聊到了凌晨。该散场了,大家住得都不近,除东道主金华、润华,其他同学都从深圳别的区赶过来的,文彪还是从东莞赶来,内心满是感动。我约他们有空一起来珠海聚聚,他们集体笑答,珠海就你在那,还是来深圳聚容易。老同学,永不散场啊!
深夜,微风徐徐,我和闺蜜走在依然喧嚣的深圳街头,这个先前我很抵触的快节奏的城市有了温度,有了更多的熟悉感和亲切感。感觉跟深圳很多人都建立了联系,认识三天感觉像认识了很多年的写作班同学、离开了二三十年却依然亲切如昔的同学们,还有金华、润华如家人一样的老友存在。
我突然想起,早上跟写作班的室友说起今晚初中同学聚会的事,室友很惊讶,你们初中同学那么多年不见了,不会尴尬吗?我告诉她:有些人隔多久都不会忘,隔多少年见面都不会生疏,更不会尴尬,这便是少年时代朴素而历久弥新的同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