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常德某小学6年级小宋在上完第一节课后,将遗书交给同学,冲出教室一跃而下结束生命。
小宋在遗书当中感谢了很多家人、老师、同学等等,并期望最爱的父母能重新考虑复婚。从小宋表述的内容中,她重视身边对她好的人,同时也有期望,但唯一缺少的是她没有看到最宝贵最有价值其实是她自己。
孩子对自己的出生是没有选择权的,而且在家里也是处于弱势群体。当他们还没有掌握足够的生存能力前,如果想要好好活着,就要要百分百依赖父母等身边人的帮助和鼓励,从而锻炼自己从依赖,到半依赖,甚至到个人独立的状态。
在小宋的遗书中,很多处内容都能看到小宋她当时还处在半依赖状态,并没有完成个人独立。她感谢母亲给予她生命,感谢父亲给予她关爱,希望用自己的死减少老师的压力...这些字眼中,我能感受到小宋心里对自己的定位,是别人的附属品,别人的累赘,她过于关注其他人,并没有看到自己的存在,没有看到自己的价值。
孩子生存在这世界,是在不断地寻找自己的归属感和价值感,若父母没有在孩子的成长阶段给与足够的关注和引导,孩子很容易在各种挫败中陷入一种消极破坏性的状态,那就是常见的“自卑退缩”,这类型的孩子缺乏价值感和归属感,打心底里认为自己是他人的附属品,是他人的累赘,例如小孩子说“我是家里的寄生虫”...
面对12岁无辜的小宋,以结束生命来对抗周围带给她各种痛苦,我十分地伤心,因为这也暗示着我们的社会对孩子的教育存在很多缺陷,特别是孩子的心理教育。我希望国家、学校、社会,甚至每个家庭应该重新重视孩子的心理教育,无论我们现在是多少岁,拥有多少财富,是否结婚或生育,从事什么职业,我们也应该从自身开始主动学习孩子的心理教育,不但可以治愈存在童年缺陷的自己,同时可以为未来家庭的孩子教育做好准备。
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的陪伴;最好的父母陪伴,就是言传身教!
我是小玉儿Cici,绰号“育儿小字典”,喜欢我就关注、评论、转发和收藏,接下来我还会继续分享更有趣的育儿小知识,跟紧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