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528-220601
一本以手艺为引,叙述匠人人生故事的书。
《江南篇 书匠》,老董对修书的匠人精神最让我印象深刻,他对修书一行的严谨与执着令我敬服。老一辈的修书人,修书的开始是用筷子夹绿豆,两升绿豆一粒不落地夹进窄口葫芦里,日日这样练下来,“针鼻大的眼儿也像个巴掌”。这和我们做科研本质上是一样的,努力是成功的唯一途径,没有一丝讨价余地。
《岭南篇 飞发》,巧合的是,这又是一篇以香港为背景的故事,从另一个角度向我展示了上世纪的香港。《鸳鸯六七四》讲述的堂口大佬们的故事,而这一篇讲述的是生活在香港的普通百姓的故事。好彩的意外去世让我感叹世事无常。灾难发生以后仍然屹立不倒的坚强难能可贵。
《西南篇 瓦猫》,故事传奇曲折,颇有戏剧性,葛亮讲述故事的方式也很独特。这是一个横跨一家五代的故事,从荣瑞红的爷爷到她的孙子。宁怀远第一次离开是去参军。他参军回来,因为战伤变得既瘸又瞎,瑞红不离不弃。而他却第二次离开,留下瑞红和儿子,之后便再也没有回来。如果说他的第一次李凯是家国情怀,可以理解,那他第二次的不告而别实在令人费解,甚至替瑞红感到愤愤不平。戏剧性的是,儿子宁生有着和瑞红相似的遭遇。不同之处在于曼芝是被宁生赶走的,为了曼芝的前途。而宁生也间接因为这个决定英年早逝。最后孙子之文循着爷爷的足迹在云南藏族区寻找着一只又一只的瓦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