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多由外婆带大,奶奶带的少而且过世的早,给我留下的印象已然不多了,两三件事情里面能想起来的就是奶奶炖的鸡蛋羹,奶奶是农民,烧饭用的是土砌的大灶头,烧饭的时候在米上面架一个架子,上面在放上要蒸的鸡蛋羹,饭烧好了,鸡蛋羹也就做好了。
初中学会自己做饭,自己家里当然没有了灶头,用的老式电饭煲,可以在烧饭的锅上面架高一层蒸的笼屉,然后可以把要蒸的鸡蛋羹放上面一起蒸,饭烧好了,鸡蛋羹也就做好了,但是味道和奶奶做出来的总是有点不对。
进入社会后,科技的日新月异,现在的电饭煲变成了一体式,上面不能架高,所以鸡蛋羹也不能随着饭一起做了,现在如果想吃到鸡蛋羹,只能自己用锅子蒸,但是这个味道和放在饭上面蒸出来的差距是更加大了。
用大灶头蒸出来的,因为用的是柴火,火候需要自己掌控,在奶奶的手里,可以做的非常好吃,蛋滑且不腻,底部很少有结住,一般来说,烧的时候很少放盐,因为在把蛋打匀的过程中,盐有可能不溶化而沉底,最后吃的时候底部就会特别咸,所以蒸得时候就只是清蒸,然后吃的时候上面倒少许酱油,用瓷调羹的底部把酱油抹匀,再从边上舀上一口,香滑可口,大快朵颐。
柴火烧饭,可通地气,加上灶头用的是大铁锅,烧出来的饭尤其的香,大铁锅每次烧完,都能看到奶奶把铁锅撬出来铲黏在锅底的灰,很厚的一层,我想也许就是因为这层的关系,这个饭的味道都是不一样的。
故人已逝,只能记录留在自己口里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