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正确解读教材

这两天,江老师对教材的解读始终萦绕在我心中,特别有两个地方,时时提醒着我正确解读教材的重要性。

周二,江老师又来到我们学校,这次他带着我们解读教材,先从对教材的错误解读例子中说起。当他说到他举的第四个例子时,我突然感受到我可能也会犯的错。江老师的例三是有老师上《海底世界》时的一处教学设计,这位老师对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是这样设计的(如图):

让学生看图以“我”的口吻复述句子,说说我是怎样活动的。图是海参、梭子鱼、乌贼和章鱼、贝类这四幅,海参图下是这样的文字:我是海参,我是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行四米。梭子鱼的图下面的文字是:我是梭子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另两幅图就是让学生仿照这前两幅图下的文字的表达口吻,把课文第四段中的文字稍作改变,看来重在考察一个学生的理解能力。能理解课文内容就应该能灵活应用。

当江老师这个例子一出来,我还眼前一亮,觉得这法不错。可谁知接着江老师就指出这种做法的错误之处,并批评一味从网上下东西,自己不认真解读教材。这样做为什么不对?做这个课件的老师为什么这么设计?这段该怎么教?接下来江老师先出示了课后题上针对这第四自然段提的要求(如图):

在课文中找找“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和“海底的植物差异也很大”在哪个自然段?说说那段话是怎样把这个意思写清楚的?

江老师强调“怎样写清楚”,指出这是针对写法提的,然后江老师出示了他认为正确的设计思路(如图):

在这里,江老师用表格的方式,把海参等的活动列为“活动方法”,怎样写清楚则归结为描写方法和说明方法。

这时我才恍然,对啊,上面那位老师的设计没有解决“怎么写”的问题。这时我也才知道,原来说明方法从三年级就开始有了吗?多少年不教三年级了,已经记不清三年级的小孩能不能明白说明方法了。

原来,解读不好教材,理解不透课后题的意思,真的是会在设计上出问题。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