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一起持续成长,这里是百岁人生。
你一定写过情书,但很可能从未给自己写过。
这是一封我写给七年后自己的情书。
小七,情人节快乐!
当你打开这封信的时候,时间已经是2025年8月7日,你已经40岁了。
人生苦短,转眼——就是40年。
我是七年前的你,写下这封情书时,刚刚33岁……
七年,仿佛很短,你一定想知道,过去这七年我都做些什么事情吧!
过去这七年,我经历的三大坑
最近,媳妇和女儿一直在外婆家,自己每天一个人上班、下班、睡觉,生活平静得就像一潭死水。
如果可以,我真希望你现在就陪在我身边——告诉我目标,指引我前行,激发我热情。
如果可以,我也希望自己能够回到七年前,去陪陪2011年的自己。去告诉他少和战友打点牌,一定要给领导送送礼,找机会去北京读个研究生,不要炒股,不要玩期货,All in 比特币就好,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学会写作。
是的,七年前的自己,如果能做好这几件事情,现在应该已经财富自由了。
可是,人生没有如果,只有结果。
第一大坑:不断追求新知识
俗话说,“好马不吃回头草”。
一本书,读过一遍就不想再读了;
一部电影,看过一遍就不想再看了;
一段感情,结束了就不想继续了;
喜新厌旧,好像是我们的天性。这让我想到了“猴子掰玉米”的故事:
有一天,一只小猴子下山来。它走到一块玉米地里,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它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走到一片瓜地里,它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小猴子抱着一个大西瓜往回走,走着走着,看见一只小兔蹦蹦跳跳的,真可爱。它非常高兴,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小兔跑进树林子,不见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其实,我就是故事里的“猴子”。
就像故事里的猴子,他也“得到”过很多东西,结果却是两手空空。七年的时间里,我读过很多书,做过很多事,结果同样是两手空空。
所以呢,我得到的第一个教训就是——
与其获取新知,不如反思过往。
这是一个血流成河的教训。
最新的脑科学研究表明:所谓的“认知”,就是一个神经元跟另外一个神经元的固定连接。
这个连接不一定是物理上的连接,它是一种比喻——一旦你激活了这个神经元,另外一个神经元马上就活跃起来,好像它们是连在一起的。
而且它们遵守一个规律——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次数越多,带宽就越大,固定性就越大。简单的说,如果10次连接就像一根头发粗的细钢丝,那么100次连接就像一根铅笔粗的钢丝绳,1000次连接就像一根拇指粗的钢筋(这就是习惯)。
具体来说,神经元之间有一个带宽。如果是偶然的一次连接,这个带宽就很低,几乎不存在,那么你下次遇到同样情况就一点儿印象都没有;但如果它们持续建立连接,就相当于这个神经元和另外一个神经元之间形成了一根细若游丝的电话线。这根线虽然随时可能断掉,但只要你持续重复这个连接,它的带宽就会渐渐变粗、变结实,变成一根钢筋。最终的结果就是:这个神经元一旦受到刺激,那边的神经元就会马上做出反应。
人有多少神经元呢?860亿个。
这860亿个神经元中的每一个和另外一个的连接,都是相当随机、极其偶然的。这么说你可能没有概念。举个例子,你可以想想你去逛一次商场时,你见过多少张脸?你这一生又见过多少张脸?可是这些脸对你又有多大意义呢?绝大多数的脸,虽然你也见过,但如同不存在。
所以,吴伯凡说过一句话:“只发生过一次的,等于什么都没有发生。”
再比如,我们在网上闲逛的时候,刷手机,刷各种APP看过的信息,基本都是无用功。你觉得你在获取信息,但那其实就是一次性的一面之交的信息,实际上跟你在街上随便看到的某个人一样没有意义。
同样的道理,只读过一遍的书,跟你在书店里随便看到的某本书一样没有意义。
所以,请记住我的第一个教训:
与其获取新知,不如反思过往。
第二大坑:稀里糊涂做投资
我做过很多的投资。具体的说,我炒过很长时间的股票,玩过很久的期货,交过很多的“学费”。
曾经,我一度想把金融投资做为职业,并且拿到了“证券从业资格证”,购买了考取CFA(特许注册金融分析师)的学习资料。我不断阅读各种经典的投资书箱,结果却是不断的亏钱,亏得我怀疑人生。
稀里糊涂地,我遇到了李笑来,遇到了比特币,购买了EOS。
稀里糊涂地,我第一次赚到了10万,第一次实现了10倍收益,第一次实现了投资收益超过工资收益。
稀里糊涂地,币市迎来了漫长的熊市。到现在为止,我甚至不知道自已到底是赚钱了,还是亏钱了。
总体来看,七年的时间里,我做过很多的投资,结果同样是两手空空。
所以呢,我得到的第二个教训就是——
不要因为钱,遮蔽了视野。
曾经,我的目标就是——想要很多很多的钱。
至于有钱之后,要做点什么?我从来没有思考过。事实上,我连具体要有多少钱,都没细想过。
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什么叫珍惜时间。比如,我就是其中之一,最近的我,情绪低落,不想读书、不想写作、不想运动,我把时间大把大把地用在看电影、刷手机、睡懒觉上。
这让我想到了罗胖说的一句话——人的本质是一段时间。
所以,请记住我的第二个教训:
只有经营好时间,人生才更有价值。
第三大坑:不断重复同一天
先讲一个故事吧,有一部老电影,名字叫《土拨鼠日》。
故事发生在在世界气象首都——普苏塔尼,男主角菲尔,是著名的气象预报员。因为一场意料之外的暴风雪,菲尔陷入了一个诅咒——不断重复同一天(土拨鼠日),每天早上6点,菲尔都会在同一张床上被闹钟叫醒,然后重复昨天的人、昨天的事。不论菲尔昨天做了什么事情,对其他人而言,“昨天”的一切都不存在——没有人记得“昨天”发生过的一切。
经历短暂的恐慌后,菲尔就明白了一件事情:没有明天,就没有结果,他可以随心所欲——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菲尔用尽了各种方法来寻欢作乐。他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不用担心疾病;他和漂亮的女人上床,不用担心结果;他偷运钞车的钱,不用担心惩罚。
菲尔想追求丽塔,结果却总是搞砸,一次又一次地搞砸……始终无法得到丽塔,这让菲尔渐渐失去了信心。他一整天一整天的看电视,他一整天一整天的睡觉,没有目标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无聊。最后,他每天只做一件事情——自杀,他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自杀,每天早上醒来却毫发无损。
连死都无法做到,这就是地狱。
有一天,在丽塔的影响下,菲尔改变了看待生活的方式。他仿佛换了个人,他把身上所有的钱都给了街头乞讨的老人,他早上会给同事带去咖啡和早餐,他开始读书,学弹钢琴,学习冰雕,他热情对待身边的每个人、每件事……终于,他和丽塔一起迎来了崭新的“明天”。
这个故事给我的启发就是——
没有改变,就是重复;重复就是,原地踏步。
“不断重复的同一天”,隐喻就是“没有变化的生活”。
事实上,人是非常自恋的动物,一旦你说了一句话,你就会努力证明“我是对的”。
试想一下,如果我一直都是对的,那我还需要改变吗?
坦诚地说,七年的时间里,我有过一些改变,但改变得比蜗牛爬行的速度还要慢。
所以呢,我得到的第三个教训就是:
原地踏步,是最可怕的人生状态。
因为,没有改变,就没有明天。
这让我想到了学习的定义:
学习的本质是持续的改变。“改变速度快”就是学习能力强(也叫“学霸”),“改变速度慢”就是学习能力弱(也叫“学渣”)。
同样的道理,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改变速度快”就是适应能力强,“改变速度慢”就是适应能力弱。
之后这七年,我要做好三件事
七年,仿佛很长,谁知道七年后是什么样子呢?
现在,我每周一的工作,就是整理常委工作预安排。这工作干得久了,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自已的生活没有预安排呢?
第一件事,做更好的自己。
持续反思过往,拒绝原地踏步,刷新认知框架。
第二件事,写本书给女儿。
记录成长故事,升级学习方法,鼓励追逐梦想。
第三件事,养成三个习惯。
每天一千字,每周一反思,每月一本书。
……
七年后,回头再看写给自己的情书,里面的设想是否应验?七年时间,值得和自己谈场永不分离的恋爱。
小七于2018年8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