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演员朱丹发布了这样一条微博:
她对一些动画片和综艺,总是将妈妈描绘得特别“易怒”颇有微词:
“为什么妈妈的形象不能是温柔的。包容的,有爱的,充满鼓励的?”
上一代人小时候,嘴里哼着的是“妈妈的吻,甜蜜的吻”的儿歌;
如今,动画片中妈妈的形象出现了不小的转变,越来越像“红太狼”。
网上甚至出现了一款叫做“愤怒的围裙妈妈”的游戏,让人哭笑不得。
其实,这并不是中国特有的现象,日本动画片中的妈妈们也在“易怒”的路上越走越远:
蜡笔小新的妈妈野原美伢总是“发飙”。
樱桃小丸子因为成绩不好被妈妈批评。
所以,为什么妈妈们不再温柔了呢?
朱丹其实非常清楚答案是什么。
妈妈不是脾气不好,她们只是太累了。
1
被逼出暴脾气的母亲
可能只是累了
每个准妈妈在怀孕时,都立志要做一个温柔的母亲。
柔声细语地教育孩子,哼着摇篮曲哄他入眠……
孩子出生后,很多新手妈妈发现,一切都变了。
宝宝肉嘟嘟的小脸确实可爱,可随之而来的,还有一大堆烦心琐事:
总是半夜醒来要奶喝,自己根本睡不了一个整觉,还会被咬得生疼,睡意全无;
抱孩子直到肩膀僵硬手臂酸麻,还极度黏人,自己上个厕所都要跟着,出个门就更是奢望;
刚换好的尿布,转眼就又留下了“杰作”;刚冲好的奶粉,下一秒就被打翻在了地毯上……
《爱情保卫战》一期中,丈夫控诉妻子生孩子后性情大变,从温柔体贴变得暴躁易怒。
妻子的解释很简单,也很让人心疼。
丈夫因为有工作,直接告诉妻子,下半夜起不来,不可能去照顾孩子。
于是妻子经常一直坐到天亮喂奶,哄孩子,一个晚上要起来三四次。
所有的辛苦委屈,只换回丈夫四个字的理由:“我起不来。”
好像妻子熬夜照顾孩子就不缺睡眠,就是理所应当。
丈夫抱怨妻子脾气差,却没想到正是自己的不管不顾,逼走了妻子的温柔。
“无理取闹”的背后,是妈妈们的身心负荷不了那么多的工作和家务。
人在疲劳时,很难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有人说,“病人即坏人。”
即使最善良的人,在身体疲惫不堪、神精衰弱时,都会变得不通情理、脾气暴躁。
所以这种愤怒,更像一种撒娇,一种求助:我真的很累,为什么没人来帮帮我?孩子他爸去哪了?
虽然有许多负责任的奶爸存在,可一名典型的中国“孩子他爸”,通常要么天天“忙工作”,要么回家就坐在电视电脑前。
有网友说“有了孩子的中年男人,屁股仿佛都有千斤重,除非着火,否则根本站不起来。”
于是,“丧偶式育儿”这个名词应运而生,不少女性直呼找到了共鸣。
有一位爸爸就“丧”到了极致。
他在儿子降生后的三个月里天天加班,每晚都10点过后才到家,把照顾孩子的活都留给太太。
在妻子表示抗议后,他确实早回家了,但每天一回家就躲书房里,打游戏或者看剧。
后来妻子才知道,丈夫单位根本不忙,加班只是他用来逃避照顾孩子的借口。
一旦不巧遇到了这样一个丈夫,那就要做好成为“慈父严母”式家庭的准备。
2
总是缺席的父亲
反而成为赢家
与坏脾气妈妈相对的,是人们交口称赞的“好爸爸”。
国外做了一项调查,找来5到50岁的一群男性,让他们对“父亲”这个词做联想。
有人说,父亲是自己的一切:
有人说,父亲是自己的榜样:
还有人说,父亲撑起了整个家庭:
从“爱家庭”“负责任“到”严厉也慈爱””充满着行动力”,这些词语,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被用来称赞男性:
“哇你看她的老公陪她过来产检啊,真是个好男人。”
“谁谁谁家老公今晚帮着做家务,真体贴啊。“
人们似乎自动忽略了那个抽血化验的孕妇,去称赞那个可能只是在检查室外看手机的老公。
很多人也天然地把洗碗拖地一类的家务活归于妻子,却没想过,家务活本来就应该两人共同承担。
韩国电视剧《Mother》的剧终采访里,初为人母的主演李宝英也有同样的困惑:
“我妈妈因为心疼我,让我只喂初乳,不要起夜喂奶。除了我妈妈之外的其他所有人,都要我坚持喂母乳。
月子中心的人都在传‘只有李宝英不肯起夜给孩子喂奶’,我的孩子在众人口中成了‘可怜的小孩’。”
好不容易克服了生孩子的阵痛,因为身体不舒服需要休息就被人指责为不负责。
可老公只要一抱抱孩子,就会被夸奖为温柔体贴的好爸爸。
“为什么要求我天生就必须是个无所不能的好妈妈呢?对同样是父母的他却只有赞美。”
奇葩说中出现过一个辩题:一周没陪够孩子12 个小时,就取消爸爸称号,你支持吗?
最终有79%的人选择了支持取消。
当节目组去采访小朋友时,他们的回答让人大跌眼镜。
被采访的小朋友无一例外地都选择了“不同意“
“爸爸很辛苦”。
“因为爸爸是我最好的爸爸啊”。
连正方辩手的儿子也反对这条规定:“我怕爸爸做不到,我就没有爸爸了……”
在选择玩具以及要爸爸陪自己一天的题目里,孩子们都选择了想要爸爸陪自己。
辛辛苦苦把孩子拉扯大的妈妈备受指责,诈尸式育儿的爸爸,却成了最大赢家。
就像正方辩手所言,为什么那么辛苦的妈咪不受待见,孩子们更倾向于把称赞给忙碌的爸爸们——
因为距离产生美。
孩子与妈妈呆的时间久,妈妈一直充当着孩子的约束者和教育者的角色,自然在孩子看来比较严厉。
爸爸不过多纠正批评孩子的过错,支持孩子“快乐成长”,在孩子心中更加亲和。
孩子们想要的是陪伴,他们宁愿要一个挂名的爸,也不愿意没有爸爸。
但为什么父亲们不努努力,让孩子有个真真正正的好爸爸?
称呼应该是赢得的,谁都不是天生的父母,想被人称赞是合格父母,唯有称职。
3
好的家庭教育
需要每个人的参与
心理学家武志红在书中这样写道,有问题的家庭结构,常可归到一种模式上:
一个焦虑的母亲,一个缺席的父亲,和一个有问题的孩子。
“惜字如金”的父亲从不在少数。
演员颜如晶在节目中说:和父亲说话超过一分钟,都觉得长。
大多数家庭习惯于父亲的缺席,而这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张默的父亲是知名演员张国立,从他出生后,张国立就一直忙于在外拍戏。
儿时他长得比较瘦小,经常受到同学们的欺负,又没有父亲的撑腰,便越发孤僻。
张默说他怨恨父亲,要是填表格碰到“父亲职位”一栏,他不是填“工人”就是填“修鞋的”,或者干脆填“下岗”。
高晓松也曾在《奇葩大会》中坦言,自己直到四十岁才醒悟,为什么以前总是喜欢与人较劲:
是因为自己有长达二十年受原生家庭影响,尤其是与父亲关系极为不好,导致年轻时出现很多问题。
父爱缺失的影响,被很多家庭轻视。
“父母是孩子前半生唯一的观众,孩子是父母后半生唯一的观众。”
这场连续剧是没有倒带的,错过就是错过了。
父母缺失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父母的参与则会为孩子一生积累精神财富。
泰国一个广告中,新郎在婚礼上准备了一个PPT,第一页上赫然写着“全世界最差劲的父母”。
新郎“痛陈”父母的“差劲”:
别的小伙伴暑假去佛罗里达,他暑假只能去曼谷;
别的小伙伴上昂贵的补习班,他只能去隔壁邻居家补课;
别的小伙伴在外面学钢琴,他只有爸妈在家里用卡拉OK教他唱歌……
看起来,这是一个输在了起跑线上的孩子。
然而,新郎话锋一转,却说自己的童年是最快乐的。
有物质固然好,但父亲的陪伴,也是金钱买不到的宝贵财富。
它会在幼小的心灵里种下爱的种子,在未来的某一天生根发芽。
前不久,邓超在微博上开玩笑说自己要息影,当一名全职爸爸。
原因无它,只是在送女儿小花去学校时,女儿不愿离开他,不停地哽咽。
当邓超说自己要去上班时,女儿的哭声更厉害了。
随后他便发了微博,希望有更多的时间来陪自己的孩子。
邓超的微博中,随时可见他们夫妻俩和自己一双儿女的日常照。
工作很忙,但作为一名父亲,他仍想尽方法陪着孩子一起成长。
作家鱼爸说:养育注定是一场渐行渐远的离别,但陪伴的时光永不褪色。
孩子的成长,是父母的一场修行,修行的路途遥远且充满着未知。
只有坚持到底,才能修成正果。而这场修行,谁也不能缺席。
不要等孩子受伤之后,才给拥抱;不要等孩子变得陌生,才想起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