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成为了自己两年后想成为的样子。——我的个人重塑之路
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给大家分享我的个人成长建构师的毕业报告。
我先简单介绍下自己:我是一个在深圳上班的四川妹子,作为一个4岁女宝的母亲,除了关注心理学、职业发展、个人形象以外,我也关注教育心理学。我现在就职于一家医疗设备公司,主要从事医疗设备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我主要负责政府项目申报和知识产权申报,同时监管行政人事工作。
跟船长的结缘要从去年说起,2017年下半年,我原来的工作遇到了瓶颈期,内心非常迷茫,整个人是消极的,矛盾的,显得很疲劳。以往的我有什么心理问题情绪问题,往往都是自己解决,我很少会告诉别人自己内心的问题,但是这次我走不出那个旋涡了,我明显的感觉到自己没有能力让自己振作起来,于是我开始寻找心理咨询师、职业规划师,当时通过添加了一些老师的微信,很有缘的是,我和一位职业规划老师聊了起来,她还把我拉入她的一个群,供大家在里面聊天咨询,大概在这个群里互动了两三个月吧,老师发了一张船长的课程邀请和链接,这是第一次知道船长这个称呼,我看是心理学训练营,想着自己最近就有心理问题,所以我报名了,于是我就这样正式的上船了。
开始学习以后,我才发现,这和以往的心理学课程不同,并没有跟我们讲心理学知识,讲一堆书本上能看到的各类鸡汤。而是每一次都让我们自己去体验,体验自己的消极情绪、高光时刻、未来憧憬等等,当时我是很震惊的,我看了那么多心理学的书,竟然只学会了做个正能量的人,却不知人都是有悲伤和痛苦的,所以为什么我只能接受自己的开心和成功,而不能接受自己伤心和失败。其实是我的内心不够接纳,一个连自己都不能接纳的人,怎么能够接纳别人呢?这就是为什么我越来越害怕与消极情绪的人聊天,因为我不能接纳他们的观点,不能理解他们的思维,然后慢慢的导致我的内心不完整了,感觉连真心的朋友都没有。庆幸的是,在唯库,我找到了自己的原因,也开始了改变的路程。
唯库的心理实战训练营还没有学完,我就踏上了个人成长建构师的航行,我记得报名那天晚上我非常激动,当时很有学习欲望,特别渴望那种涅槃重生的感觉。其实我真正的领悟和改变是在两个航行交叉的阶段,因为心理学的训练我从自己的角度感知了自己的问题,但是从个人成长建构师的课程中,我从别人的角度来看待自己,教会自己如何改变。我印象很深的是个人形成论和认知疗法这两本书,其实打开了我的很多视角,从一个咨询师的角度来看我自己,这也算是对自己的重塑吧。
我的这一段学习经历,大概就是这样子的。那么学习了这么久,我重塑了什么呢?
我在脑海里把自己想象成一座山,一面是金色的,一面是灰色的,曾经我一直在搭建金色的那一面,总觉得要越高越好,可是搭着搭着,我发现有一点摇晃,我始终不明白,为什么这么闪亮的金色一面也会不牢固?经过我对自己重塑,我看见了自己的另外一面,原来金色背后还有一半山,如果想要走得更高,另外一半灰色也是要搭建的,我必须建立牢固的根基,接纳自己的全部,才可以谈更长远的梦想。
我记得当我第一次在脑海里这样想象时,内心又激动又恐慌,激动的是,我好像找到问题了,恐慌的是,自信的我一直认为的乐观居然不是真正的乐观,那是一种不踏实的、不长久的快乐。
从那以后,我开始接纳自己,感受我的情绪灰色地带,并真诚的告知我身边的人。我真的发现了奇效,不管是我自己的心理平衡,还是我的人际关系,都感觉真诚透明了很多,而且很多初识我的人还跟我说,感觉我是个好真诚的人,很实在,这对于我来说,就是一种重塑一种收获。我就举例子来说明吧。
第一个例子,在我准备换工作的时候,我碰到一个朋友,这个朋友之前就认识,不过没有深入聊过,只是觉得印象很好,她给我的感觉就是,她很真实。那天意外的聊了一些工作的事情,谈到了我自己,因为那时的我是伴有焦虑、紧张情绪的,我感觉自己像是砸向空中的小鸟,前路未可知。要是以前的我,不会告诉别人这样的情绪,我只会聊一些浅浅的话题,因为我不知道跟别人说那么多自身的事情,别人会怎么看我,我会去猜测别人在想什么,会不会对我有什么不好的看法。但是那一次,我真实的告诉了她我的紧张和我的不安。让我意外的是,她认真跟我分析了我的现状和未来,是一种关心的状态,这让我觉得非常的温暖和踏实。并且,还分享了她自己处理这些情绪的经验:她自己能够从焦虑情绪中走出来,不会强迫自己做一些做不到的事,在面对别人的焦虑和质问时,她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到事情的本质。因为她知道,别人只是焦虑而已。能够意识到自己的焦虑和别人的焦虑,这不就是在转换视角看问题吗?我感受到了她强大的内心和宽广的视角,或许这也是她成功的原因之一。
第二个例子,那段时间我也买了个线上课程,交了费用,也进群听了课程,但是我发现这个课程的目的是让我报一个线下的大课。当然我并不排斥去上这个课程,只是我觉得既然线上的课程交了钱就应该讲一些实在的东西吧?真实的我想的是:一个线上课程,如果只是做做宣传吸引大家报线下课程,那这个费用是不值得的。以前的我遇到这种问题的处理方式是:反正钱也交了,还有什么好说的,下次就注意不要轻易相信这种课就行了,然后就不再理会。但是那一次,我没有这样处理,我真实的面对了自己内心的声音,我直接把我的想法告诉了那个宣传人员,意外的是,他觉得非常抱歉,并且把报名费退给我了。然后我可以根据自己的真实需求和意愿来选择要不要报那个线下课程。
第三个例子: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她的思维,作为父母多少都会有点觉得自己的孩子这里有毛病哪里有缺点,我也一样,好多时候我都希望孩子这里再优秀一点,那里再完美一点。一遇到小孩做错事情就急躁生气,其实我也不想生气,我也希望自己做个内心强大的温柔善解人意的妈妈。我一直都把自己的脾气理解为:要控制,不能凶小孩。但是重塑后的我不这样认为了,借用罗杰斯的理论:如果我内心总是很火爆,我装作淡定是没有用的;如果我总是不接受小孩的问题,我装作接受是没有用的;如果我很想发脾气,我装作温柔是没有用的。我如果能做到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真诚接纳小孩的成长阶段,共情理解小孩的情绪,我就不会有那么多情绪了,就算是有,我也能很快意识到,并跟孩子道歉。比如,有一次我在做饭,小孩跑过来把盐倒进面粉里,我一急,就吼了一声:你在干什么?不要捣乱!可能孩子并不知道自己做错了,她只是以为这样很好玩,但是她感受到了我激烈的情绪,她感受到了害怕。然而这并不是我想带给她的。我安静了一分钟后,告诉她:对不起宝宝,我刚刚不该凶你的,我只是很着急,你把盐倒到面粉里以后,盐就拿不出来了。你可以原谅我吗?她立马就哭了,把刚才憋着的害怕情绪发泄出来了,她很乖的说:对不起妈妈,我不该把盐倒进去的。当时我觉得很心安,我没有让她把害怕的情绪在脑海中积累,不会造成心理阴影。我也带小孩看了头脑特工队的动画片,并告诉她,如果我生气了,不是我不爱她了,只是有个小红人在控制我的脑袋,希望她可以理解我的生气。
要说我的生活有什么改变,真的不止这几个例子就可以完全的表达,但是我确实是改变了,我的内心更接纳了,更包容了,更有力量了,就连朋友都感觉更多了。其实,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只是曾经我不想在别人面前表现的那么追求完美,不想那么苛求,好像总是碍于人情。怕别人觉得我要求太高,怕别人觉得我自己都做不到凭什么要求他们做到?面对我的优点,我会适当含蓄包装,怕太有棱角让别人不舒服;面对我的缺点,会适当遮掩,怕别人看见我的缺点后对我的优点减分。
其实世界还是那个世界,只是我自己看待世界的角度不同了,当我有一颗敞开的心,世界就是敞开的,当我有一颗封闭的心,世界就是封闭的。现在想想,都是我自己把自己的思维框住了,其实别人也未必是我看到的样子,也未必会照我的想法来看待我,我们每个人是视角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的,都是在自己熟悉的思维模式下推断出来的,每个人眼中的世界都不一样,大多数人认为对的事情也不一定对,没被人发现的东西不一定不存在。我们每个人只是在用自己的有色眼镜和价值观看待事物,所谓一人一世界。所以我们没有必要纠结对错,纠结真假,因为一切都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对错,借用船长的话:一切皆虚像。
现在,我不想担心自己有什么缺点还没有改正,也不再担心身边没有朋友,我需要真实面对我的优点,勇敢接受我的缺点。我是我,我的问题是我的问题。我不相信天上会掉馅饼,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努力走过的路,都是我的人生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