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更,最近我在简书看到了很多不同的观点。我原本只有一个认知:厉害的人一定是坚持每天输出的人,要么就是坚持过的人,先量变再质变。但是简书里面很多大神对写作这件事的看法都不一样。
有的人认为日更很重要,给了自己很大的改变和突破,列出了收获,喜不自胜,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那份浓烈的成就感;有的人认为日更不能保证质量,影响日常作息,还不如周更,并举出例子:坚持日更挑战的人只有3000多,这个比例充分说明了日更的鸡肋性;有的人根据新闻采编朋友的提议,认为想把一件事说好,200字刚好,太多反而不好, 提倡微写作;有的人认为不要拘泥几更,不能把写作当成差事,应该在有灵感的时候写,一气呵成酣畅淋漓,那才是高质量的文字……
这让我想起了我在得到app学习的一个小总结:
学习《五分钟商学院》的时候,刘润老师站在老板的角度讲到,创业公司面试职员的时候,不要录取那种要工资不要股份的人。
学习《关系攻略》的时候,熊太行老师站在职员的角度说,当老板问你要工资还是要股份,一定要选要工资,一定要见到钱,让老板觉得你不是软柿子。
学习《超级个体》的时候,古典老师说,同时学太多东西,有些会相互促进,但有些会有对冲效应,效果反而不好。
学习《精英日课》的时候,万维钢老师说,现在是一个复杂的时代,同一种现象会有不同的说法,而且都可能有道理。在现代生活中,我们经常可能会面对一些互相冲突的信息。一个人的认知信念决定了他能不能从冲突信息里学到东西。
有冲突都是正常的,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F. Scott Fitzgerald,《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作者)说过一句名言: “检验一流智力的标准,就是看你能不能在头脑中同时存在两种相反的想法,还维持正常行事的能力。”
虽然这世界充满了矛盾,但矛盾不等于非黑即白。处理矛盾的关键在于自己主动的思考。我是一个学生,空闲时间稳定,所以不会有影响作息的问题。其次,我现在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不是写的好不好,而是写不写的出。再次,那个站在新闻采编角度上提出的200字建议,我觉得对自己以后有益处,是需要锻炼,但这并不是我要解决的第一问题,而且,既然是200字,无论是在对文字的把控上还是素材的选择上,都得是精华才对得起它,这也并不简单。
我还是要先坚持1000,在看到好素材的时候会再练一练200。不管我这1000是凑字数还是好好写都得写够,因为我这人比较信奉量变产生质变。关于日更这个话题,简书上说的人太多了,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毕竟谁都怕坚持了又没有收获。谁能想到入了门里面还有那么多道呢,人各有志,选好了路就踏实地走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