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8月13号)下午和周留山老师电话交流了20分钟。
自从上周写了“心得”之后,约定的是发出“心得”后,针对“心得”电话交流一次。一直没给周老师打电话,晚上有时觉得太晚,上班路上又怕老师在坐公交车不方便,就一天天的耽搁起来,后来还是周老师主动找了我。
周老师说我的“心得”是写了,但是没有写怎么行动的具体内容。我说了我最近读《心理咨询师》教材的“职业道德””,想法不少,但不知道怎么落实。周老师告诉我,每次完成《心理咨询师》教材阅读任务,就要有落实体验,不体验就像秋风扫落叶,读到的内容一阵风刮过去就没有了。想体验就要有落脚点,现在老师给我说的落脚点就是我“心得”里出现的“自律”,自己先体验,通过体验要把“自律”变成习惯(能力)。先从体验自律开始。
自己想把工作做好,期盼员工也把工作做好,这个良好愿望如何如落实?通过与周留山交流明白,这和教育孩子是一样的。想让孩子成为有能力的人,不外乎提升学习和生活能力。单说学习能力,再细化到“物理学科”,要细化到学习到什么程度,为什么孩子这一科学不好,家长需要怎么督促能力陪伴,孩子才愿意学,这种能力,家长要有体验获得能力建设,之后才能释放到孩子身上。所以要想所带领的员工成为“自律”的人,孩子成为“自律”的人,做领导和家长的我,都要从自己体验“自律”开始。
“自律”能力的获得,要落实到行动(体验)上。
我知道这是我自己的欠缺,自律性不行。以前拿起专业书,现在拿起《心理咨询师》教材,就不想看。但想到自己从觉得“读职业道德这本书没用”,到每一个章节都有新的收获,这本身也是我的所得。我希望自己能做到不是因为想读完《心理咨询师》教材而学习,更不是因为“周老师找我”而推着我学习,而是因为自己有收获才去读《心理咨询师》教材,因为想改变,不放弃梦想去改变。
落实到行动:1.把读《心理咨询师》教材的时间提前,尽量不放在晚上。2.带着《心理咨询师》教材上下班,随时用便条记录心得。3.当天的工作不拖到晚上。4.列清单,实现清单式工作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