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好“与”坏”,是天生的吗?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三字经的开头,也许连三岁的娃娃都会背。可是这个问题有多少人用心的思考过呢?

一个新生命在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他们会有什么分别吗?他们会知道什么善恶美丑吗?他们会想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吗?这么多的为什么,我们有没有认真的想过呢?

人的初始,就像是一个空瓶子,里面什么都没有。在人最初的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被动地接受着来自外界的给予。往瓶子里装的东西不是我们自己所能决定的,也不是我们可以选择的,我们不知道装进来的是什么,只知道全盘接受。

其实,一个人长大后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大概率是由外界所决定的。因为人的世界观,人生观都是最初的十几年成形的。常言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在小孩子成长最初的几年,是他人生观形成最关键的时期,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环境等都起着决定性的因素。古时候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每一个时期都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孩子成长的最初几年,这对孩子性格、人格的形成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我家女儿在刚上一年级的时候,有一天回来问我:“妈妈,傻X是什么意思”?我当时愣了两秒钟,因为我从来不说这些脏话,在女儿面前更不会提起这些,所以女儿不知道这是骂人的话。于是,我跟女儿说:“这是骂人的脏话,谁教给你的“?女儿说没人教她,是她听同桌的小男孩儿在说,女儿告诉我,那个小男孩儿一直不停地在跟别人对骂,嘴里说着各样的脏话。

我只能嘱咐女儿不要跟着学,不要骂人,有时候环境不是我们能改变的,我们能做到的只能是尽量远离,不随波逐流。

其实,我知道这种现象没什么稀奇的,在生活中也是很常见的。我只是惊讶于从六岁的孩子嘴里说出来,而且还是各种花样百出的脏话,甚至可以称的上是脏话达人。从这个孩子的身上不难看出他的家庭教育情况,以及他父母大概是什么样的人。

孩子素质教育的优劣,取决于父母自身素养的高低,还有其它家人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孩子的教育问题是重中之重,是其它金钱、权力、地位所不能比拟的。

父母一定要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因为教育的优劣,关乎他的一生、关乎一个家庭的幸福与否、也关乎着一个国家的未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