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日趣事:
我们做广告优化的小朋友对着后台数据发懵,看着密密麻麻写一白板的周报,心里只有几个想法:这逻辑是真的差啊,数学也没比我好到哪去呀,心也是真的大呀。
从很小的事情上是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拿我们这个运营兼广告的小朋友来说,做了几年运营,接触过广告,但对数据处理能力是几乎为0,这让我真的很纳闷,运营岗虽然不像广告优化师一样要对数据很敏感,但是最基础的要学会看数据,了解平台数据变动情况,如果能早点培养起这种习惯,我想也不会像现在,看见数据就两眼发懵。其实无论是用户,活动,广告都需要一个成果来复盘先前做的工作。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之前一直做的都是谷歌和Facebook广告,应该说是目前市面上最系统的广告平台,后台有很多的数据可以去分析:
广告质量:点击率、单次点击成本、转化率、转化成本
用户质量:跳出率,停留时长,用户路径
人群定位:年龄、性别、地区、兴趣、职业、行为
关键词质量:单个关键词点击成本、转化成本、点击率
等等。
很多维度可以调整,也有很多打发可以去测试。我一直以来很担心的一点就是,我们这些运营小朋友们到底知不知道我们自己要的是什么,对公司、部门、个人,首先要很清楚这个广告目标,才能知道我该怎么打,这样才不会白白浪费每个月投出去的这么多广告费。这里说的是广告,也说的是个人,我相信事物的发展都是有一定的关联性存在的,需要清楚知道,目的,受众,痛点,成本,转化,到底在哪里,我经常会问他们,也会问我自己。起初我在接触广告的时候,花了两年的时间,从只会看数据,听优化师指导,到我的上一任领导手把手教我受众如何分析,再到现在我成为这个老师,是花了很长时间的学习成本,但自我总结,嗯,这个广告的ROI还是不错的,个人ROI无法量化,但是可以看到这个广告投出去的回报质量是有多高。
也希望我们的运营小朋友能尽早培养起学习的主动性和逻辑数据分析能力,这两点,无论是做运营,还是推广,又或是优化师,甚至是销售,我相信都是十分受用的,工作中学习,生活中收获,也希望他们能早日明白这个道理。
除了上面说到的运营小朋友,还有我们的设计师小朋友。事情是这样的,做出来的一张KV,我们的运营和设计之间产生了分歧,我看起来是很小的一个点,只是换个素材的事,俩人沟通就好了,没想到反馈到我这来了。那好嘛,到我这的就是天大的事了,我以为俩人是沟通上出了什么问题,需要我来解决,于是便开始给俩人出方案,想对策。
事情解决后,我跟设计师小朋友说,遇到这种情况,你俩都可以把握主动权,谁的需求明确听谁的,谁的方向更好听谁的,要分清是随口一说,还是必须要做。而且我们这个设计师小朋友是做过几年乙方的,所以对这种看似无理但又有一点有理的需求也明白了,就很佛系,随着运营怎么来,我说OK,他跟我说,他只是需要一个拍板的人。但我告诉他我需要照顾到你们两个人的情绪,让事情在双方都满意的情况下达成,不能带着情绪去做事,更不能带着情绪去和人交流,而且很多很小的问题,到最后是会有点上纲上线的味道。
不论怎么说,抱着对自己事情负责,对他人事情更负责的态度去工作,不要带着任何情绪,要学会正面处理这些情况,也是很重要的一点。
这两件事也促使了今天敲下这些字,让我看到了我自己身上的问题,在做管理这块,我还是太嫩了,和大家一样,需要成长,需要磨练,需要果断,但不同的是,我可以给他们100的时间,但给我自己的也就只有50。
希望大家都快快成长,长成一个冷静面对、独立处理事情的成熟大人,这是在工作上,但在生活中,给自己加点甜,就做个小朋友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