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回归教育

图片来自网络

汪洙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我想,汪先生读这“上品”的“圣贤书”的初衷不是为了考取功名吧。可在这传统科举考试在当代的一个延续——高考的环境下,却出现了本末倒置的尴尬局面。

学生“读书”成了负担,“学习”变成了压力的代名词。而且他们读的大多是在高考后一辈子都用不着的书。这些书不过是用来敲开大学的敲门砖罢了,与教育又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被迫高强度的学习。“饱览群书”变成了“狂刷题海”。高三的学生的世界更是被各种练习、测试封锁起来,甚至把对生活的欲望降到了最低。

家长们认为考上了一个好大学,将来便会有一个收入不菲的工作,过上美满的生活,于是毫不吝惜自己的荷包,又是买资料,又是报补习班。学生俨然成了一种理财产品,就等着那几张试卷,一纸文凭来度量。

前几年,有位作者的一篇文章被选作某省高考语文的阅读题。作者本人做了一遍考题,结果15分的题只得了1分,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一个被作者认为是“说出了我内心真实意图”的选项的错误选项。

如果说“应试教育”是中国教育的害虫,那么“标准答案”就是“应试教育”的坏牙,它抹杀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潜能,更别谈学生有什么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了。

而高考也的确是改变了许多人的一生,让农村的孩子跨过农门,让大山里的孩子走出大山。可这对所有中国人来说无比重要的高考有那么公平吗?

学习资源姑且不谈,这大学的招生地域差异也是长久以来的众矢之的。

一个来着湖南的农民工在上海打工,偶然遇到了一个设计师,两人随口一聊,竟然发现他们都是1999年参加的高考,那时全国统一命题,农民工考了523分,却落榜了,而身在北京的设计师以421分的成绩考上了沈阳建造工程大学。多年后的今天,两人命运竟是天壤之别。这个故事虽然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但也体现了招生制度上的不完善。

谁都知道中国的教育有问题,然而我们的教改,改来改去万象丛生。要是不彻底转变思想观念,从我国社会现状出发,“解决教育问题”就是一句空话。

我们不可能一时改变结果,但我们可以改变方向。让教育回归教育,让专业解决问题!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看了土著的美国人不择校一文,我不能说美国的教育制度一定比中国的好,毕竟国情不同。 从魏老师的书中,我归纳了这么几点...
    C18078黄俊豪阅读阅读 319评论 0 5
  • 回家一趟,方感觉到什么叫“秋风萧瑟今又是,换了人间”,初中的时候,在刚放完暑假开学的第一个学期,每到星期天回到家里...
    易暝君阅读 269评论 0 1
  • 人生最平常的滋味儿就是苦和乐。但到底什么是苦、什么是乐?恐怕也没几个人能说清楚,属于那种一说出来不需要解释、人人都...
    尘世知行者阅读 295评论 0 0
  • 当我们还渺小的时候,听着成功人士慷慨激昂的演讲,看着他们站在人生的高峰,指点着我们这些来来往往的仰望者。听完之后,...
    禾惠石卒阅读 544评论 0 0
  • 文/甲先生 阿夏周末去菜店买菜的时候,顺便买了火腿肠。“老板,我要一根最便宜的火腿肠”阿夏说。老板却给她推荐另一种...
    跑江湖的小土豆阅读 25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