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错图》康熙年间作品,让你怀疑那时曾有外星生物造访
《海错图》是清康熙年间作品,清代画家兼生物爱好者聂璜绘制,书中共描述了300多种生物,还记载了不少海滨植物,是一本颇具现代博物学风格的奇书。具有超凡想象力的超现实主义作品。聂璜用生动的图片和文字记录了他在中国沿海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各种生物。时代所限,书中记述时有夸张,有很多不靠谱之处,关于生物习性的记载,也是真假混杂,但妙趣横生,深受清朝历代皇帝喜爱。《海错图》共四册,现三卷藏于北京故宫,一卷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
人鱼可不是西方人构想出来的生物,在书中就提到一种奇异的生物“见人鱼”,似乎是个秃顶的男性。
“海错”的“错”不是说海量的错误,这个「错」是种类繁多、错杂的意思,就是海洋里面种类繁多的生物。至少是从西汉开始,中国人就用「海错」来指代海洋生物,所以说《海错图》本质上其实是一本古代的海洋生物图鉴。聂璜可以说是一个清代的博物君,因为《海错图》里边画了各种各样的东西。康熙年间,他游历了河北、天津、浙江、福建多地,考察沿海的生物,在沿海住了很长时间,一直对沿海生物非常感兴趣。他苦于自古以来都没有海洋生物的相关图谱流传,决定自己画一本。每看到一种,就把它画下来,并翻阅群书进行考证,还会询问当地渔民,来验证古书中记载的真伪。
客观的说,这部作品跟《山海经》有一比,海中异兽都是在客观的基础上臆想的产物,很生动,使人浮想联翩。
图谱笔触细腻艳丽,收录的海洋生物中除却威风凛凛、憨态可掬、真实存在的海洋生物,更有光怪陆离的各类口耳相传的神秘生物:凶猛食人的海蜘蛛、头生双角的潜牛、鳖身人首的海和尚……这些或存在于海中或存在于想象中的生物,在作者的生花妙笔下,神采奕奕,跃然纸上。在原图中,绘画只占篇幅的一半,而另一半则是聂璜对每一种生物、物产所作的考证与描述。通读下来,内容丰富异常:除却较为普遍的对生物产地、习性、外貌特征、烹饪方式的记述外,更有很多福宁沿海一带的坊间传说以及作者对于一些社会现象的感怀。每篇文字长短不一,但都以一首朗朗上口的小赞作为总结,挑灯夜读,让人有种置身神妙深海世界的感动,画卷上的悠悠古意让人们的记忆渐乎色彩翩然,重新迸发对不可知事物的探求心与想象灵光,在感叹造物神奇之后,多了一分对海洋、对世界、对宇宙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