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elonging)归属感
说实话,我以往对学习方法的概念,都是从个体角度出发,比如了解不同智能,情绪,意志力等。但人是社会性的,有强烈的群体意识,归属感的确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的学习能力。
最好的例子是印度电影《嗝嗝老师》。一群在富人国际学校被视为异类,找不到归属感的贫穷孩子,他们自甘堕落,但因为不放弃他们的嗝嗝老师,让他们成为一个值得被尊重的集体,而每个人都最大努力地成长为优秀的人。
我们的学校也不应该用考试把孩子分成三六九等,当孩子在班级和学校找不到归属感,他们就会自我放弃。
对于家长来说,不要跟学校和老师搞对立,帮助孩子融入集体,与大家一起面对挑战,能够激发他们的潜能,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会让他们更能够坚持。
对于平时的业余爱好,多选择团队性的活动会有助于孩子在集体中学习怎样协作,互助,沟通,为了同一目标而学习忍耐,坚持,包容,这些宝贵的品质和经验会让将来的社会生活更得益处。
对于课堂教学设计来说,团体协作完成的活动可以多于个体竞争的活动,比如分组协作完成一项仼务,而减少个体间的争竞。
在家庭中也是多用整体的行动来代替个体的行动。制定家庭总体目标,家庭成员需要相互帮助才能完成,这样家庭的凝聚力和每个家庭成员的个体价值都能体现。
具体要怎么运用,每个人都来开动脑筋,贡献点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