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每个人的成长,都受到自己原生家庭的影响。
而父母们也都是带着原生家庭的印记,来教育自己的孩子。
有些父母,会无意识的复制自己的成长环境,在孩子身上延续自己父母的教育方式;
还有的父母,因为儿时的一些遗憾,在养育孩子时,会有意识的调整教育方式,避免孩子重蹈覆辙。
有意识的调整比无意识的复制高级,但如果缺乏深入觉察,这样的找补也很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变成矫枉过正。
比如,小时候自己的父母很严厉,成为父母后希望给孩子空间,结果忽视了基本规矩的建立,孩子缺乏必要的界限和管束,会导致在学校适应不良;
再比如,小时候情感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有了孩子后对孩子过分关心和过分照顾,结果孩子依赖感强,独立意识和能力得不到发展……
父母都爱孩子,但是很多时候,父母名义上是为孩子好,潜意识里却是希望孩子帮自己完成梦想,想借孩子的人生,来补偿自己的遗憾。
父母看不到真正的孩子,把孩子当做实现梦想的工具,而孩子为了得到爱和关注,也会压抑真实的自我,去满足父母的需求。
父母口口声声爱孩子,却往往忽略身边渴望父母陪伴、渴望爱的孩子。你以为所做的一切是为孩子好,却是用自己的局限束缚了孩子,让孩子背负了不必要的重负。
没有被父母真正看见和接纳的孩子,缺乏自我价值感,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习惯性的否定自己,同时又拼命想要证明自我的价值,内心敏感空虚,找不到人生的方向。
这就是很多成年人困境的根源。而这样的困境,并不会随着为人父母而自动消失。
如果缺少觉察,我们上一代人成长的痛苦和缺失,就会以一种新的形式被带到下一代的身上,这是一种悲剧的轮回。
2、
父母一代的内心的缺失和匮乏,只能靠自己这一代的觉察来填满。于我开始,于我终结。
指望着用孩子的人生来弥补缺憾,这份期待太自私太沉重,更严重的是,这会搭上至少两代人的幸福和自我绽放的可能性。
与其想着怎样在孩子身上实现自己的梦想,不如想一想,我们该做什么样的父母,我们在给孩子创造什么样的原生家庭。
孩子的问题都是养育环境的反应,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你看到的孩子身上的缺点,很大概率正是你对自己的不满意的地方。
也许养育孩子对我们来说更大的意义,是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完善自己。
父母只有看到自己的遗憾和缺失,找回自己的人生,才能用自我觉察、自我教育和自我疗愈来斩断一代代人传承下来的悲剧。
穿透了这一层迷雾后,你才能真正地看到自己的孩子,看到他们真实的自我和需求,真正的接纳他们,去无条件的爱他们。
过好自己的生活,这是我们可以给孩子的最好的生命礼物。
对自己的了解越多,对孩子的需求越少,对自己要求越高,对孩子的捆绑就越低,这样,孩子就越可能更好的和父母分离,去开展他自己的人生。
只有这样的孩子,才能拥有丰盛的人生。
3、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光明面和阴暗面。有时候孩子只是习惯不好,但孩子的品质不坏,不是坏人,而孩子以后的良好成长,往往就取决于家长对他的接纳和信任。
如果家长总是找外因,把过错推给孩子,而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沟通方式和思维方法,就解决不了真正的问题。
家长接纳孩子,肯定和鼓励孩子,给孩子孩子安全感,孩子才愿意走出舒适区,向陌生的世界迈出勇敢的那一步。
一个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是不敢往前大步奔跑的,因为他害怕回头看的时候,父母不在那里。
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帮助孩子构建完整的人格。
其中就包括对自我的认识和肯定,对自我情绪性格的接纳,对不良情绪的调整,对他人的认知和包容,对他人对自己看法的态度等。
自我价值认同是孩子成为他自己的基础。只有孩子成为了“我”,才能在我的基础上定义和构建关系,发展真正的能力,成为一个社会的“人”。
不要吝啬你对孩子的鼓励和认可,家长的接纳和肯定,就是孩子最初的自我价值感、自尊心和安全感的最重要的来源。
不是因为你看到了希望,你才接纳他,而是你接纳他,你才能看见希望。
不是因为你的孩子成长了,你才去信任他,而是你信任他,孩子才能真正的成长。
我认识一个爸爸,他是一个医生,工作一直很忙,他的儿子读初中的时候,成绩很不好,班上倒数,眼看着考高中都成问题,又赶上叛逆期,拒绝和家长沟通,家里天天鸡飞狗跳。
可是这个爸爸觉得孩子这样,是因为自己和孩子的沟通方式有问题,他走不进孩子的内心。
于是这个爸爸报名了华东师范大学的一个心理学进修班,每天晚上从十一点钟到十二点钟,从头开始学习心理知识。
随着爸爸的调整,孩子的状态就慢慢好起来,和父母的关系也慢慢好起来,最终考上了心仪的大学。
4、
所谓教育,就是把一个人从蒙昧的状态,带入一个理性的状态,是培养孩子的能力,培育他丰富的内心世界,而不是为了眼下的利益,变成冷漠、麻木、消沉和缺乏人性的模样。
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榜样。孩子是什么样的,往往取决于他的父母是什么样子的。教育无法独立于家长的生活态度和处事方式之外存在。
也就是说,和努力钻研具体的育儿之术相比,可能更重要的,是我们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我们给孩子施加了什么样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家长有正面诠释事件的能力,对孩子自然也可以做到正面教育;家长有感恩的心态,宽容他人,孩子也会有同样的思路。
养育孩子就意味着,父母要修正自身的问题,学习提升和完善自己,给孩子无条件的爱,鼓励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巴哈欧拉说,人类好比富矿,蕴含无数珍藏,惟教育能掘而显之,使人类从中获益。
教育的目的不是filling in,而是leading out,是帮助孩子发展内在的优秀品质,发挥孩子的潜力,使孩子成为人格完整、有生命力、有学习热情的完整的幸福的人。
只有父母自己人格独立,才能养育人格健康的孩子。想培养一个更好的孩子,首先,应该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