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假期以第151次优秀圈子会议讨论结束了,想起了最近很喜欢的一句话“人生是辽阔的旷野,而非笔直的轨道”,多角度的方法论,解决问题的方式能够破圈影响更多人,将指向我们去向任何地方。
透过现象看本质来看,此次会议主题“如果我是一名咨询师,如何发现别人的优势?”里,它实际上在讨论的是:“无论我们是什么样的角色,我们如何用自己的成功经验帮助他人解决问题?”
重点在于“发现”,即什么样的路径找到工具,解决问题,可以切入的角度有:
1、重新定义问题
2、总结事件经验
3、大胆假设求证
01
重新定义问题
一个问题能不能成为问题,取决于你是否“选择”把它看做解决不了的疑难杂症。
想表达的是在“发现优势”的领域里,需要根据不同的角色来细分问题,找到最具体的问题对症下药。
例如墨墨分享的“如何发现别人优势?”里,要分三种情况去“发现优势”;
第一种是没有优势的人,那就假定对方有一个优势:跑步、早睡早起等等,用现有的行为结果“让他自己说服”自己有优势;
第二种是有很少优势的人,那可以切入的发现优势方法有:在劣势中找优势:缺点是优点的不合理延伸,例如我以前胡思乱想,本质上是发散思维太厉害导致不专注,那可以通过提升逻辑能力利用发散思维的优势,解决创意问题;
第三种是多重优势的人,通过“重复”某一种属性或者品质来最大发挥优势。
这一层层剖析下来,就破除了“优势”的普适定义,“优势”不再是某一种天赋,而是我们随时根据动态的自我变化,不断能去”发现“的,不管你是逆境还是顺境,每个人都能有自己的优势。
02
总结事件经验
在此次会议讨论的分享稿中,重点在于“发现”,而不是“优势”。这就意味着我们要从自己的身上提炼出他人能落地的方法。
例如南希在自己的公众号写作中,提炼出“感知事实—捕捉细节—放大亮点”的思考流程来发现优势;
秋海姐的“多听少说—换位思考—总结提问”的行为路径来发现优势;
杨雯的“三叶草模型:快、乐、强——快:一学就会的——乐:一做就会的——强:一做就出成绩的”能够快速让我们调动思维去匹配“优势”。
这就是方法论的力量。这意味着“发现优势”需要对人有思想、行为和认知的变化,才是真正的“发现”。
03
大胆假设求证
在分享前每个人思考主题的时候,就是在把自己代入“咨询师”的角色里,从生活、工作、学习里,求证自己的优势带来了什么结果,并且以某种结果来验证自己有没有这种”解决问题“的影响力。
例如墨墨在分析“发现优势”的路径,除却根据不同的人情况分类以外,还能从动机目的上角度来验证“发现优势”,可分为通过“成就感”找到“利他优势”,由“利益驱动”找到“变现优势”,根据“本质思考”找到“多重优势”的交互。
“发现优势”除却通过“不同的人”分类找到解决思路,也能通过“不同的事去倒推我们想要什么样的结果”来得出“发现优势”的方法。
最后总结一下,在第151次优秀圈子会议的主题“如果我是一名咨询师,如何发现别人的优势?”里,它的本质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何去提炼?
我们能不能从“重新定义问题”里破除刻板印象的概念,去破“权威圈”;
能不能从“总结事件经验”中,增强成功体验,肯定自我,愈加自信;
能不能从“大胆假设求证”中,有更多的自我证言的实现,应对人生中更多的不确定性与未知。
苏珊·罗森达尔说:“通过多样性和不同的视角,我们可以看到更广泛的机会和可能。”
我想,无论是“解决问题”还是“发现优势”,我们通过更多的“方法“认识自己,利他主义帮助他人,都会拥有源源不断的潜力,应对人生中的每一座山峰丘陵,让条条大路都是旷野。
作者 | J
编辑 | 江武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