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考研倒计时21天。
我看了一部之前觉得自己不会看的电影
——《七月与安生》。
没有看过庆山的原作,当初上映时,只看片名,以为又是那种青春消费片就没有太在意。
或许是因为前几天看到马思纯、周冬雨荣获金马奖双影后,也许是因为有太多大触公众号极力推荐,我才切实想看一看这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
两个人的重逢,三个人的戏码。
安生淡淡地说,没有谁一定离不开谁。
这句话单纯地看简直戳心窝,对于最近的我来说,非常有亲切感。是啊,不论是谁,都不能长久地陪伴。孤独是常态,是一个人的必修课。
随着主人公之间的对话,我们知道这会是一个讲七月和安生之间友情的故事。七月是当下许多女孩子的缩影,成长在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从小到大,按部就班地完成一项又一项使命,在规矩的生活中自觉乏味。安生,则是一个身世有些可怜的小姑娘。父亲去世,母亲在外,从来不照顾她,她只能坚强的靠自己生存下来。后来,13岁,她们两个相遇了,从此形影不离。
年少时的友情,真的是纯真的令人怀念。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苏家明在她们生活中的出现,事情发生了变化,她们之间的友情也因此受牵连。七月喜欢家明,而从小缺少亲情,把七月当作自己亲人的安生觉得,属于七月的就是自己的,大大咧咧就不在意。之后少年的纠结,少女间的误会,阴差阳错。这件事也为两个人后来能互换人生作了铺垫。
后来,安生被迫选择离开了七月,再见已是数年后。那个时候的她们,已非往日的朝夕相处、打打闹闹。在外流浪的安生不得不学会一些小聪明求生,她和每天过得安安稳稳的七月之间,似乎开始相隔一道鸿沟。不同的阅历让两个人之间的相处有了一丝尴尬,之前的旧怨重提,两个人大吵了一架,又不相见。
经历真的改变一个人,不同的经历会让朋友之间的相处模式也变得不同。如今大学,之前的好朋友也都各自有了各自的生活。感情没有变,对一年只能相聚两三次的时光也格外珍惜。今年夏天和好朋友出去玩儿,她之前是那种活泼率性的女孩儿,旅行途中我突然发现她竟然会小心谨慎地跟我说话。我为此纳闷,一直追问他甚至要跟她吵架,她才告诉我和现在身边朋友的事,说是可能平时在学校习惯了这种说话方式。听她说完蛮心痛的,我喜欢以前那个张扬爱笑的她,不会为任何事情受委屈,真希望她能做回自己,爱她!
现实和想象之间模糊界限。看到的,听到的,不一定都是真的。七月和安生之间的误会不就是因此产生的么。两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以为里,互不言语。故事最后,安生骗家明说七月只是离开了,并没有死。或许这是对每个人最好的结局吧。安生和家明失去了七月,失去的是他们逝去的旧时光里最爱的人。
我觉得这部影片还有最打动我的一点,是七月和她的爸爸妈妈。父母非常的善良可亲,对待安生也就像自己的亲女儿一样。他们对七月的教育方式,虽然依旧是普通家庭的惯常套路,但是他们二人真的是爱的教育。后来家明逃婚,七月悲伤不已想要离开这座小城,她和妈妈之间的对话寥寥数句,却让我泪如雨下。
“我希望我的女儿能是个例外。”
其中的万千情绪真是值得体味。从小就被教育不要辜负父母的良苦用心,努力活成父母想要的样子。可是,他们为你指明的道路,又未尝不是全心全意地只想让你这一生好好的?
七月还是追随着自己的心离开了。这对好姐妹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七月变成了流浪着的七月,安生却变成了安稳的安生。
安静的内心里住着一个小恶魔。
究竟你想要的生活,是平淡稳固的,还是不断走在路上,看车水马龙,看人间百味。如果让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我的内心,可能是选择后者的。人终究只有这一辈子,不能随心而为难道不遗憾吗?
有的人二十五岁就死了,可他七十五岁才下葬。
现在的生活,还是在父母的避风港中。是时候要考虑开启自己的码头,带着至亲好友,不断航行。
愿你我都能成为七月的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