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秋季节,我们常常会贪凉、多吃、饮食作息不规律,这些因素都可能会导致肠胃功能紊乱。
胃肠功能紊乱又称胃肠神经官能症,是指肠道的正常运作受到干扰或异常,从而导致消化和排便过程出现问题的情况。
在排除器质性病变前提下,精神因素为本病发生的主要诱因,如情绪紧张、焦虑、生活与工作上的困难、烦恼、意外不幸等,均可影响胃肠功能正常活动,进而引起胃肠道的功能障碍。
肠胃功能紊乱通常表现为腹泻、便秘、腹部胀气、腹痛等一系列症状。
——
01.病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饮食不规律:导致胃的蠕动功能紊乱,促进胃液的分泌,久而久之导致胃炎或胃溃疡。
贪凉是夏季常见的问题之一。长时间暴露在过凉的环境中,特别是吃冷饮、冰镇食物或过度开空调等,会导致肠胃功能紊乱。
冷食和冰镇食物会使肠道收缩,减弱肠道蠕动,从而引发腹泻、腹痛等症状。
此外,夏季饮食常常不规律,容易摄入过多的油脂、辛辣食物和生冷食物,这些食物都会对肠胃产生刺激,引起胃肠道不畅和消化问题。
不规律的饮食习惯还可能导致胃酸分泌过多或不足,进而引发胃灼热、胃胀气等症状。
为了维护肠胃健康,我们应该注意调整饮食习惯,避免过度贪凉和过多摄入刺激性食物。
建议保持规律的饮食时间,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多饮水以保持身体水分平衡。
此外,适量运动也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维持肠胃健康。
——
2. 病理性原因:如消化不良、胃炎、溃疡病、急性胃肠炎等等。
胃肠功能紊乱起病多缓慢,临床表现以胃肠道症状为主。
胃神经官能症的患者多表现为:反酸、嗳气、厌食、恶心、呕吐、剑突下灼热感、食后饱胀、上腹不适或疼痛,每遇情绪变化则症状加重。
肠神经官能症以肠道症状为主,患者常有腹痛、腹胀、肠鸣、腹泻和便秘、左下腹痛时可扪及条索状肿物。
腹痛常因进食或冷饮而加重,在排便、排气、灌肠后减轻,伴有腹胀、排便不畅感或排便次数增加,粪便可稀可干等症状。
过去称此为结肠功能紊乱、结肠痉挛、结肠过敏、痉挛性结肠炎、黏液性结肠炎、情绪性腹泻等。
可根据病情,遵照医嘱对症使用,理肠调胃安神剂、谷维素、消化酶、维生素B1、胃达喜、吗叮啉等治疗。
——
3. 精神因素:不良情绪可以通过大脑皮层导致下丘脑功能紊乱,从而影响胃肠道功能,导致胃肠功能紊乱。
对具有明显精神症状的患者,医生根据病情给予抗焦虑或抗抑郁药,解除心理障碍,调节神经功能,改善睡眠。
重要的是采用心理治疗,其方法一般是解释、安慰、疏导、分析、认识、积极暗示和情绪转移,让患者真正认识病情、主动调节情绪、消除思想顾虑,提高疾病治愈信心。
如果出现持续性的肠胃功能紊乱症状,建议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治疗,以确定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肠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