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号晚上,在儿童时间管理群,一位宝妈,上传了一个视频。视频中一位爸爸把一个一直在哭叫的孩子,抱到水中,放在水里。孩子想往岸边爬,但是被他爸爸一只手固定住,并且另一只手把她唯一的一件上衣给脱掉后,扔到岸边上。孩子一直在哭,然后,这个爸爸把孩子抱起来,使他臀部放在自己的头顶上,3秒后,把孩子抛向前面一米多的水中。孩子起初在水里上下扑腾,扑腾,然后岸边的人在和他说着什么话。然后孩子边哭,边呛水,头使劲往水面上蹿,手机前的我,感受到了强烈的求生意识,那位爸爸往前动了2布步,但是不是往孩子的方向。然后,孩子,在扑腾中,孩子由竖直改为横开身体,向前游了,然后边哭着边游向岸边。有向岸边的时候,听见孩子嘴里一直在叫妈妈妈妈。然后小孩子的妈妈就在台阶上,孩子过来时,那个妈妈还在水里面,散着衣服,然后等衣服漂干净了,才抱着儿子,把孩子抱了下,就牵着孩子走了。
然后这位妈妈在群里问大家,这种教育方式对不对?
看到这个视频,我的内心特别气愤。忍了一下,没忍住,然后回复了一句:疑问在哪里?强者对弱者的逼迫,打着让你学技能的名义?
回复完之后,就看见老师在群里说。丛林法则或爱的教育,这是一种选择,要说对错很难判定,作为个人来讲,我不会选择这样的方式,我觉得对父母的信任远远比学会游泳技能重要的多,失去对父母的信任,让孩子如何信任世界,如何拥抱世界?
明显感觉到老师是,不带情绪去说话,然后他是选择一个点,选择信任这一个点。
然后另外有位小伙伴说同意老师的看法,她也绝对不会这样做,确实太可恶了,孩子一直在撕心裂肺的呼喊,但是人家父亲的想法就是,反正我能够给你安全感孩子,其实已经完全没有安全感了。做妈妈是从安全感的角度,然后认为,父亲认为他能给安全感。
然后老师说,这种事情普遍存在争议,然后教育本身是一种选择,它没有对错。
然后在,说了,心理学上有一种叫足够好的妈妈,那什么叫足够好的妈妈呢?然后在翻译中文的过程中,一直翻译不好,后来曾奇峰老师翻译说叫60分妈妈。然后所谓的60分妈妈,传达的,在这个例子中就,和孩子做好沟通,然后鼓励孩子去尝试,在做的过程中,父亲始终像一张网一样的,然后不断的告诉孩子,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让孩子去体验。所以这是一个度的拿捏,然后,给大家分享出来,也是,因为,不仅在这个视频中,在很多现实生活中都会,有这个度的把握。叫,让孩子有体验的权利,也要给孩子安全感。
很明显,老师是从小点开始,然后扩大到一个理论上的解释,然后结合例子,深入分析。这是一位宝爸身份老师的解释。
然后群里有一位宝妈,拿这个问题问了他一直崇拜的一位老师。那位老师自己非常优秀,逻辑能力特别强,教育的女儿也非常优秀。
然后,说视频中的话是潮汕话,他听懂了,这孩子四岁,是会游泳的。
这个时候就更加气愤了,遇过一个会游泳的孩子去游泳。
那位宝妈提出自己的疑惑,就是不应该这么锻炼孩子,还是应该让他不要丧失对父母的信任感。
老师回复说:不可以这么锻炼孩子,应该给孩子套一个救生圈,然后慢慢的放在水里,并且这不是信任感,是安全感的问题。
其实孩子出生前就是泡在羊水里面的,很多外国人还有水下分娩,孩子本来是不懂害怕的,问题来了,是什么或者是谁让孩子害怕水的,如果孩子一开始就害怕水,怎么学会的游泳呢?
你们不思考这个问题吗?
另一位宝马妈说,像我,被淹过,再游泳用了好久,才突破自己的害怕。
那位老师说,对,一定是有过危险或者难受的经历,很多孩子大人不让,还跑河沟里游泳不是吗?所以,孩子的所有怕几乎都是后天形成的。没有过不好经历的,孩子是不会怕的。如同女人不遇到渣男是不听劝的,因为无知才无畏。所以如果孩子害怕,责任一定在大人,这个父亲的做法肯定不对,但是他之前做过什么不得而知,因此这不是简单对不对的问题,而是孩子为什么会怕。我六岁还从五米跳台跳水了,因为根本不知道怎么回事儿,就觉得好玩。但是没有心理准备,从五米跳台,掉下来的孩子就会怕,所以孩子的心理准备很重要。怕是不对的,关键是这种怕的心理是如何产生的,如果这个时候妈妈不关注孩子,产生怕的心理,从此不让孩子游泳就错了。要解决的不是爸爸的行为,而是孩子为什么怕的心理,因为很显然,爸爸还抱着他的时候,她就开始怕了,这已经不对了。
这是宝妈身份老师的解释。
两位老师的解释,在不同的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剖析。宝爸的解释,理性而不足以安抚我起伏的内心。
这位宝妈的解释,引起了我的共鸣,很舒缓的平复了内心。
因为去探究我愤怒的背后。因为自己之前有溺水的经验,所以,看到这个孩子在挣扎就马上回忆起当时自己的无助,绝望和恐惧。再加之,我是一个非常注重家庭教育,认为父母的引导对人的一生有很重大影响的人。加上初为人母,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被善待,都可以好好的引导。同理到我的孩子这样,我可能会丧失理性,回归兽性了。
所以我最深层次的感受是害怕!害怕让我丧失理性,控制不住情绪。
在这位宝妈老师的解说下,意识到这种情绪。深层次的情绪,看见了,然后才会接受,内心得以平复,才会去处理问题。
希望自己在人生路上,在育儿路上慢慢修行,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如果你也是探究型,注重自我成长的宝妈,有问题欢迎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