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这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这是一直困扰教育界的易答难为之问,这是面向我们整个教育的发问,这也是对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发问!这一问,应该引起我们每一个人深深的反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要培养杰出人才,关键在教师,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朱永新教授说:教育的关键在人,真正决定教育品质的,永远是站在讲台上的那个人!
民国时期的教育,没有先进的教育资源,没有优越的办学条件,没有发达的教育技术,但是却培养出了那么多的大师:鲁迅、季羡林、徐悲鸿、齐白石、竺可桢、杨振宁……可谓大师云集。而我们现在,国家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肩负民族振兴之重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育关乎孩子的一生、国家的未来,真的是任重而道远,使命艰巨而光荣!我们应该怎样去办学?孩子们走进学校,我们要教会他们什么?孩子们离开学校,他们能带走什么?我们是否能如家长和孩子所愿,让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我们应时时叩问初心,刻刻牢记使命,在思考中前行、改变、奋进……
新形势,新学校。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学校教育也必须与时俱进,“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三个面向”是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学校的“新”,不是指外观环境和建筑设施,而是指它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办学章程等,必须与社会需要相一致,与时代同频共振,与世界接轨,向社会输送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所以,办学者(校长)必须认真思考、不断探索教育的真谛、管理的真谛——教育要创新,要做新教育。
新形势,新理念。理念认知决定行动的方向。教育是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它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新课程改革就是为适应社会发展新要求而启动的一场教育革命。然而,轰轰烈烈进行了十几年的课改,我们的教师到底改了多少?我们的课堂改变了多少?素质教育真正得以落地实施了吗?我们“红烛”“春蚕”一样悲壮的奉献,我们倾尽全力倒一桶水去“灌输”,我们惠施一样一刻不停的去给葫芦浇水、施肥,我们只牢牢记住了要“教书”,忽视了育人,我们自己戴着“成绩”的枷锁、孩子们被锁上“分数”的脚镣,在应试教育的大海中艰难泅渡,上下沉浮。
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教育要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什么对孩子的一生有用?丰厚的知识储备,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阳光的心态,博爱的心胸,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实践创新的精神,乐观豁达的自信,……总而言之,我们应该给孩子的决不仅仅是知识,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都是教育的范畴,中国学生发展的六大核心素养的提出,就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所以说,我们必须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育观、教材观、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等,理念为行动指南,理念一致,上下同欲,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才是动车组,才会在时代的轨道上高速运行,向美好的未来进发!
新形势,新教师。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要做“新”教师。这个“新”,有以下几层含义。一要思想新。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认知和理论水平,要做学者型的教师;二是要方法新。“为师不难”,但当个好老师不容易,“教书不难”,但教好书不容易。同样是教书,有人成了名师,有人一辈子都是“教书匠”。同样都是上课,有的课堂妙趣横生,精彩不断,有的却是枯燥无味,一潭死水。区别在哪?原因何在?方法的问题!要带着脑子去工作,要研究,要摸索,要讲究方法,不能“老牛赶山”,也不能一辈子拉磨,原地转圈周而复始,永远走不出平庸的圈子!要做专家型的教师。三是要技术新。如今的教育教学已经不再是一只粉笔、三尺讲台打天下了。先进的教育教学技术已经越来越凸显出服务教学、提升教学、改善教学的优越性,互联网+教育的时代早已到来,信息技术已跨入4.0时代,新时代对教师的素养要求也越来越高,不掌握先进的教育技术,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是技术,是新时代教师从教的基本功!四是要敢创新。创新精神越来越被视为一种可贵的品质。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就没有进步,“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不竭的动力”,创新对国家如此,对一个团队、对个人同样重要。不能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囿于传统,要敢于去尝试,敢于去创新,对于新事物要有高度的敏感,时代发展日新月异,教育创新也势在必行,创新学校管理、创新课堂教学、创新评价制度……创新就是改变,改变就是发展,发展就是优秀!
新形势,新课堂。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是学校教学改革的主阵地。课堂是学校竞争力的核心技术,是学生学习力提升、思维力和生命力成长三合一的主阵地,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牛鼻子,“得课堂者得天下”,课堂是学校的名片,是教师的商标。走科研之路,让课堂撬动整个教育变革,已成为教育界追求的“中国制造”和各位名校校长着力打造的课改亮点,“当代好课堂”层出不穷,百花齐放。所以,要想跻身课改示范校、先进校、名校之列,就必须要走科研兴校之路,研究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抓课堂教学的价值,向课堂要教学质量、要学生素养、要教师修养,让课堂成为师生成长的舞台,成为学校最亮眼的所在!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百年大计,一个国家的教育强则综合国力强,教育水平已经是一个国家是否强大的最重要依据。要想使国家人才济济,各项事业繁荣、蒸蒸日上的发展,就必须建设好教育事业。教育之于国家、民族、人类的作用如此重大,学校教育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真的要时时以钱老的话来鞭策自己,警醒自己,提升自己,为解答“钱学森之问”做好我们该做的,用坚定的教育信仰,执着的教育情怀,去托举教育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