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独处是一种能力
最近,在看纪录片《零零后》。
这是中国唯一一部长时间记录孩子成长的纪录片,用影像探索00后的孩子的成长秘密。
导演用十年的时间,跟踪记录了十多位00后孩子的成长。
其中,有一个小女孩一一,印象深刻。
她不喜欢交朋友,只喜欢一个人自己玩;她很安静,父母也是偏安静类型;老师与她交流“朋友”这个话题时,她产生了很大的抗拒情绪,坚定地回应老师“我有权利这样”。
“我就是想要自己一个人玩。”是三岁一一的坚持。
从一一身上,芭学园的园长得出了一个结论:虽然有时候,看起来她好像有种孤独的感觉,但实际上你会发现,她悠然自得。
当镜头一转,十三岁的一一出落地亭亭玉立,对于这个问题,开始表达自己的思考。
“人要是能够内向能够外向是最好的,那她就拥有世界上各一半最好的东西。”
“交朋友是收集来自世界的信息,而独处是整理来自世界的信息。”
长大之后,她可以很好地处理与他人的友谊,但同时她依然享受独处,这已经成为她的一种习惯。
《零零后:一一的世界》
“一一是一个自推型的孩子,她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一个有原则有目标的人。”一一妈妈这样说。
而这些,是从小享受独处的时间赋予一一的特点。这些独处的时间,就是一一和自己对话的时间。
“独处”是一种能力,关系到一个人能否成为一个相对自足的精神世界,这也会影响到他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而这样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只是在成长过程中逐渐丢失了。
2
独处的能力,与生俱来
其实,每一个孩子生来就是会“独处”,从小就会享受“自娱自乐”的状态。
0-1个月的宝宝,一个人躺在床上咿咿呀呀,吃手、玩脚丫,不亦乐乎。
1-3岁,喜欢爬,开始走路,喜欢重复玩同种玩具,也会自己玩。
3岁以后,会给喜欢的玩具设定角色,设计游戏规则。
7-12岁,会制造玩具,利用现有材料,设计自己喜欢的道具。
……
这样“独处”的能力,与生俱来。也正是在这样的独处中,创造力随之产生。
德国儿童心理学家曾专门做过实验,名字就叫“无聊时,孩子会发生什么?(What happened when kids are bored? )”。
实验结果令人大吃一惊:原来“无聊”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把几个孩子留在一个空空的房间里,房里只有桌子椅子少许日常物品,没有任何真正的玩具,然后告诉孩子们工作人员稍后会回来。
一开始,孩子们也表现出了无聊的状态,他们以为工作人员很快会回来,结果等啊等,一直没等到。
无聊的孩子们灵机一动,开始玩起了游戏。
他们把手边的日常物品想象成了故事中的各种道具,桌子椅子变成了城堡、船,在小小的房间里玩起了角色扮演,上演了一出令研究人员惊叹的自导自演的戏码。
这样的场景在家庭中也十分常见:看似寻常的物品,孩子能一个人呆呆地玩好久。有时候,父母会因为孩子发呆、重复做一件事情、不肯交朋友等行为而担心焦虑。
其实,这些就是孩子“独处”的闪光时刻。
作为大人,应该有意识地保护、培养孩子的独处能力。因为,这决定了孩子未来的成长高度。
3
独处的能力,可以培养
心理学家Larson和Lee把独处分成两种:非自愿独处和积极独处。
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自愿选择。积极独处是主动选择的一种状态,减少不良的社交行为,能够沉浸在自己的思考中。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培养孩子积极独处的能力。
(1)有效的亲子陪伴
有效的亲子陪伴,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安全感,是培养孩子独处能力的前提。
孩子获得安全感,不一定需要父母时刻在场,即便他看不到父母,他心里也会知道父母在那里。
安全感不是依赖感,一个孩子需要热情而稳定的感情联系,他也需要学会独处。对于孩子的各种需要,大人要有情感上的“回应”,而不是“事事无条件满足”。
当孩子因为无聊而请求你的陪伴时,不要因为嫌烦而拒绝。应该及时引导孩子去发现,让他们自己去找到真正想做的事情,帮助孩子发现、培养一种爱好,这是一个人独处的能力。
(2)创造独处的家庭氛围
在家庭中创造一种独处的氛围,为孩子创造一些独处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在不被打扰、监督的环境里,做自己想做的事,想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一点点适应独处的时间。
学会享受独处,就拥有了独处的能力。
比如让孩子自己看书或是画画,爸爸妈妈处理各自的工作。在这样的氛围之下,孩子自然而然就会养成一种独处的习惯。
等到孩子一岁半左右,家长就可以鼓励孩子学会自己玩玩具,自己玩耍,培养他们独处的能力。在家中,可以为孩子储备一些材料:如可拆卸的玩具、结构开放的玩具。
(3)不过度安排孩子的时间
规律被打破时,人很容易散漫,这很正常。和孩子一起协商、制定必要的、宽松的作息表是有必要的,这有助于孩子的成长发展。
但是,一旦“过度”,情况就不同了。
如果将孩子的时间填满,几乎没有留给孩子休息、独处的时间。甚至,玩耍和游戏也要求精准无误,而且常为孩子是否坚持而起冲突。这些容易给家长、孩子带来强烈的不安感。
很显然,这样的安排,只是在缓解成人的焦虑,也不利于孩子自主性、独立性的发展。
没有“独处”的时间,也就没有思想上的停留,孩子只会变成一个“机器”而已。
写在最后
21世纪,世界的关键词是:连接。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世界不断地联系在一起,生活在这个世界中,我们与一切事物相连,除了我们自身。
帕斯卡曾坦言:“人类所有的问题,都来源于人类无法独自安静地坐在一个房间里。”也就是我们从来没有学会独处的艺术。
因此,“能够独处”就变成了一种宝贵的品质。
这种独处,不是指玩手机的那种迷恋。真正的独处是面对一花一草也能感受美和生命力,能在常见的事物中发现“惊讶”之处,能对生活保持着思考、敬畏与感动。
疫情还未结束,相对封闭的生活,正是考验“独处”能力的时候。
亲爱的爸爸妈妈们,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吧。和孩子一起,沉浸在当下,学会享受“独处”的时刻。
更多好文,关注“青松育儿服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