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蒜2018-11-01 12:16:02
今天收到豆瓣某出版社邀请我参加关于知识讨论的信息。再一次触动我内心对此话题的倾诉欲望。那个出版社真得不该刺激我。
什么知识?什么是信息?
我们每个人通过传感器官~耳,鼻,眼, 皮肤,收集到的资料都是信息。
而对这些信息的加工,整理在自己头脑中按照使用、体悟所存储的才是知识。就是,能够为自己所用的才是知识。而这个用,不包括表演性质的考试用,显示用,展示用。这个用是解决真实生活问题的用。
我举一个我自己的实际例子。
中学课本中,我看过史记廉颇蔺相如传:蔺相如初为宦者令缪贤舍人。缪贤窃计欲亡走燕。理由是:燕王曾友于缪贤。蔺相如止之,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17),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18)。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19),则幸得脱矣(20) ”。缪贤从蔺相如计,果获脱。
好像学这篇文章的时候,语文老师还要求背诵来着。所以,这个故事我看了很多遍。
然而这故事对于我终究只是信息,不是知识,尽管我一度能背诵下来。
大学毕业,我的第一份工作是某高校的人事管理,有很多人对我很友善。大大小小,我也帮了她们很多忙。后来我因不能满足主管领导的私心倾轧,起了冲突,到了业务部门,当了教师。而原来那些人对我友善的人,突然就变了脸,好像不认识我一样。其中我给予帮助最大的那个人,为了表明立场,我只是和她打了个招呼,她竟然当众斥责我。这事情过去了有二十年,我竟然还记得这么清楚,只因当初临境时莫名的惊诧。
看,如果我将蔺相如的故事从信息转变为知识,我就不会惊诧。我也不会犯那些错误而被人利用不自知。
我不否认,人与人之间有真诚的友谊,但那真的很珍贵,不是随便就遇得到的。我们通常能遇到的不过是人的动物性本能,即:趋利避害。缪贤不知道,蔺相如知道。而我看了我仍不知道。那文字对我就只是信息,不是知识。
所谓知识的过去,现在,未来,我们考虑的是在信息匮乏,爆炸,也许未来的垄断(可能成为另一个信息周期来临~匮乏重现的前奏)中人类的思想的生存。信息是原料,经过思想的加工,才成为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