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知道“千山万水”的含义?
你当然知道,因为这实在是一个很普通的词语。
但是,有的时候,词语不像词语本身那么简单。
小的时候,和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除了特殊情况,一年能见到两次父母,一次寒假,一次暑假。
外婆家所在的镇子,离父母家接近六十里。每次过去,都要翻越一座大山,那山,名叫红花岭,上山十里,下山八里。
大约在十岁左右,有一天蛮劲发作,大热的天,从外婆家走到父母家里。
那日里下定决心要走到。大概在早上九点左右出发,走到一半的时候,已经接近下午两点。
后来,若非巧遇到一个路过的堂兄,我不确定能否在日落之前赶到家门口。
但即便如此,到达那所小学的门口的时候,天也暗了下来,穿着塑料凉鞋的双脚,都起了水泡。
算起来,那日里,我只不过翻越了一座山而已。
父母的家里,有不少的民间传说类的书籍。许多个暑假的清晨,我都喜蜷缩在藤椅里,看那些奇奇怪怪的故事。后来发现,在许多的故事里,都有一个类似的情节,为了某一个目的——或者是为宝藏,或者是为复仇,或者是为了心爱的女子——男主翻过了九十九座山,穿过了九十九条河。
结局当然是男主得偿所愿,但磨砺的过程,基本都以九十九座山和九十九条河代替,当然,有的时候还会有会喷火的怪物。
翻越九十九座山,穿过九十九条河,到底是多大的苦痛和艰辛?在那次蛮劲发作之前,我并不知道。我想,在几乎所有人人看来,也不过是两个数字而已。
当然,千山万水之中的两个数字,更加只是数字而已。
我爱你,千山万水,我毫不在意!
我说的是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
和许多人一样,我也是在看了《挪威的森林》后才看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也和许多人一样,刚看那本书的时候,我并不喜欢它,看完了之后,脑子里几乎什么都没留下。
即便村上春树推崇得无以复加,即便被许多人认为是美国最优秀的小说,但对当时的我来说,喜欢不来的东西就是喜欢不来。
那个时候,看西方的文学作品,总是无感,几乎很难找到一部能真正打动我的西方文学作品。
周日去电影院的时候,偌大的放映厅,稀稀落落地坐了六七个人,从年龄看,基本都是学生。
即便主演是还没有发胖的莱昂纳多,还有蜘蛛侠的饰演者托比·马奎尔。
虽然看的人少,但电影还是极好的,基本忠实于原著,而且没有我初读时的疏离感。
一直以来,我对蜘蛛侠托比·马奎尔并没有什么感觉,我觉得在大多数漫威的电影中,演员是谁根本不重要。而在这里,他脸上不时呈现的若有若无的笑容,偶尔游离于眉目间陷入思考的表情,将麦基这样一个旁观者演绎得入木三分。
这才是“旁观者”应有的表演嘛。
当然,莱昂纳多的演技更是炉火纯青,在花房里“邂逅”黛西的那一幕,所展出的狼狈不堪和内心的紧张敏感,实在不像是“阅人无数”的花花公子所能展现出的。
不过,是不是正因为演员本身的“阅人无数”,电影里的盖茨比,无法让人感受到原著中人物的那种幻灭感,而更多展现的,是那种发自骨子里的自信:自信黛西从未爱过布坎南;自信到最后,黛西会打来那个电话;听到铃声从游泳池里出来的那一幕,面上表情,也是嘴角上扬,微笑浅浅,一副“果然如此”的模样。
不过仔细看来,原著里的盖茨比,哪里会是一个自信的人?若是真的自信,大约不会铤而走险去赚取那么多的金钱,大约不会需要那么多用来镀金的身份,更不会腰缠万贯之后,还不敢去找黛西,甚至连见她一面都不能。
我没有勇气去见你,那么只有创造机会让你来见我。我知道你喜欢party,于是我挥金如土,夜夜笙歌,不过只是为了你的嫣然一顾。我第一次邀请别人来参加我的宴会,只是因为那个人是你的表弟。
这哪里像是传说里的盖茨比:杀手、王室贵族、詹姆士邦德、或者是出身牛津的牛逼人物,倒更像是情犊初开、脆弱敏感、极度紧张的中学小子——还不能是现在的中学小子。
当年的黛西,在盖茨比的心目中,是怎样重要的存在?
为了再次见到你,为了把握当初的梦想,跨越千山万水,我毫不在意。
或者像是宅男。
基本上,大多数作家都是宅男。
盖茨比的身上,实在是有太多作者菲茨杰拉德的影子。
“你小说里的女主,哪一个是按我来塑造的?”
多年后,当菲茨杰拉德再次遇到他年少时深深爱慕的初恋情人杰内瓦金的时候,金这么问他。
“你觉得你是哪个婊子?”41岁的菲茨杰拉德醉醺醺地说。
后来和朋友谈到这部电影,他问,为什么说盖茨比了不起,great为什么不翻译成伟大?
哎,伟大这个词,实在是被滥用得厉害。有的时候看到,觉得比”专家“这个词还让人反感。
the great……
电影里有这样的一个镜头:到最后,麦基从盖茨比家里离去,他忽地停了下来,看着站在台阶高处的盖茨比,脸色几经变幻,最后说了一句话。
“他们是一帮混蛋,”我隔着草坪喊道,“他们那一大帮子都放在一堆还比不上你。”
我后来一直很高兴找说了那句话。那是我对他说过的唯一的好话,因为我是彻头彻尾不赞成他的。他起先有礼貌地点点头,随后他脸上露出了那种喜洋洋的、会心的微笑,仿佛我们俩在这件事上早已进行了疯狂的勾结。他那套华丽的粉红色衣服衬托在白色的台阶上构成一片鲜艳的色彩,于是我联想起三个月前我初次来他的古色古香的别墅的那个晚上。当时他的草坪和汽车道上挤满了那些猜测他的罪愆的人们的面孔——而他站在台阶上,藏起他那永不腐蚀的梦,向他们挥手告别。
这是书中拉过来的段落,与电影表现出的,基本一致。
”他们所有人加在一起,都比不过你!“
这是作者借麦基之口,给盖茨比的评价,也是文题中”great“一词的由来。
是啊,与其他人相比,盖茨比是多么纯粹的一个人,纯粹得如同天真的孩童一般。
只是,在现实之中,我们有的时候诚然也会觉得盖茨比了不起,但大多数时候,我们会想成为布坎南,成为黛西,成为除了盖茨比之外的其他人。
即便, ”他们所有人加在一起,都比不过你!“
听说老美对这部电影不买账,评分也不高。
那是,对于许多国民心目中最伟大的作品,你再怎么努力,只怕也很难让大多数人买账。
若是87年的时候,人们能够自由地点评电视剧《红楼梦》,相信评论也不会是一边倒地叫好。
另外,以前一直以为只有《2012》、《阿凡达》之类的电影需要3D的效果,但我错了。在这部电影中,开篇时候纷繁飘落的雪花,花房邂逅时突然而至的大雨,夜晚相会时斑驳幽暗的树影,3D技术下的效果实在是相当了得,让人如同身临其境。特别是到了最后,麦基离开之前站在大雨之中场景,凄冷的寒雨,如同穿透屏幕,飘零于你的周围。
很多人不喜欢里面饰演黛西一角的凯瑞,据说当时竞争这个角色的有安妮海瑟薇和凯特奈特莉。但不知道为何,我倒是感觉,3D效果下黛西的脸庞是如梦如幻,让人不由真的想去伸手触碰。而且,凯瑞所展现的黛西的世俗,大概是安妮海瑟薇和凯特奈特莉很难展现得出来的吧。
我爱你,千山万水,我毫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