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到杭州已是半年前,因为时间原因,浮光掠影,心心念着,何日再重游。这次再来,依然是蜻蜓点水,意犹未尽。看来,此地适合小住下来,慢慢品味,而不是到此一游,匆匆过客。
第一站: 博物馆。每次进博物馆,就会愈加觉得自己的浅薄。这次去了浙江省博物馆,苏东坡纪念馆和中国茶叶博物馆。在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看到了良渚文化的精品以及各个年代的陶瓷。令人惋惜的是央视《国家宝藏》里浙江省博选出的三件国宝都不在这边,而是存放在武林广场馆。良渚文化中心,观复博物馆,虽然一直心有向往,无奈因时间原因未能成行,只能留待下次。此行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杭州的很多建筑小品,包括路灯,都有玉琮的影子,内圆外方。这大概源于古代的铜钱,一枚铜钱,外圆内方,朴实无华,古人却从中悟出许多的道理,这里面或许也包含了中国人的处事哲学。
“茶为国饮,杭为茶都”。虽然对品茶不甚精通,到杭州却不进一下茶叶博物馆亦过意不去。茶叶博物馆前面即是一大片龙井茶园,号称万亩茶园,茶农在忙着采茶,在淡淡薄雾的笼罩下,令人印象深刻。陆羽的茶经里开篇就讲到: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茶的源头是在南方。
第二站:苏白堤。过郭庄、杭州花圃、玉带桥,就到了苏堤的花港观鱼等景点。苏堤与白堤相隔不远,没人在断桥等我,我也只过客,远远看一眼就好。有一些是计划外的地方,比如西泠印社,文澜阁,章太炎纪念馆,林彪行宫等,算是额外的收获。
第三站:灵隐寺。在灵隐寺有这样一副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现实生活中,人人都希望万事如意。其实,这只不过是人们的美好祝福,反而那些凡事只求“半称心”的人,更容易求得幸福和快乐。如果事事都求完美,都要求称心如意,那只能使自己陷入痛苦之中。这种知足常乐、随遇而安、自然舒适的生活态度,应该就是林语堂说的“中国人所发现的最健全的生活理想”。凡事只求半称心,因为上苍不会让所有的幸福和快乐都集中到一个人身上。
这次来杭州,最大的感触在于,当大多数人趋之若鹜的奔向西湖,奔向那些热门景点的时候,其实一些不那么有名的地方,更有自己的味道。住处在茅家埠,这里闹中取静,距离酒店百余米是茅家埠古码头。茅家埠至天竺一段路称“上香古道”。旧时,苏北、杭嘉湖一带的香客到天竺山灵隐寺拜佛,大多坐船而来,在茅家埠登陆。故茅家埠山门楹联上写道:渡湖海江河登岸不唯通佛国,来东西南北安心自可悟禅机。
从住处沿着上香古道,一直到杨公堤,近两公里的步行线路(其中有很长一段是沿湖木栈道)真是妙不可言。穿过湖面、树林、小径,所及之处,一条小巷、一弯河流、一叶孤舟、一拱石桥、一座台门、一片荷叶,都描绘着天堂美景。日暮西斜,斜阳透过桥洞照在水面上,湖面上几只野鸭游过,偶见松鼠在树间嬉戏,耳边是婉转的鸟鸣,这里就是一首诗,一幅画。这样的美景是拍不出来的,最美的景只在心里。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这一路,抛弃了许多杂念,读懂了诗句,也得到了远方。不要说什么纸短情长,来日其实并不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