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陪女儿去南京上课,回程时在地铁上遇见一对东北的母女,孩子大概十一二岁。
这位妈妈看着我手里拿着女儿的乐器包,好奇的问:“这是什么呀?”
我回答:“这是我女儿的笛子。”
这位妈妈继续问道:“是准备走专业路线吗?”
我旁边的女儿开了口:“我已经走专业路线了,我现在上大一。”
“你一天要练多长时间?”
“我原来高考前,一天5、6个小时,现在一天一个多小时。”
……
这位妈妈对旁边的女儿说:你看姐姐,已经上大学了,学的笛子,多好呀!看看你……看着这位妈妈满脸羡慕的神情,让我好像看到曾经的我的影子。曾经的我总是羡慕别人家的孩子,看自己家孩子全都是缺点。老师说过:自己的孩子,爸妈都不认可,不支持,还指望别人认可她,支持她吗?
这位妈妈继续和我们交流,她们是周末从东北坐飞机来南京的,因为女儿要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做父母爱孩子的心都是一样的,恨不得把所有都给到孩子。我也是这样,在我的能力范围内,只要为女儿好,我一定全力付出。我也曾经带女儿去参观博物馆、动物园、科技馆等等;帮女儿报各种兴趣班;送女儿去参加夏令营……
这位妈妈还说她女儿一直学钢琴,小时候想当钢琴家。妈妈随口问孩子:现在想干什么呀?孩子说:我现在还小。然后闭口不说话。我于笑着说是说:你是还小呢!那你的梦想是什么呀?孩子回答我说:我长大了想当警察。这位妈妈还在说希望孩子继续练好钢琴,也想让孩子学习笛子……
孩子小时候都有很多梦想,这些梦想未必是她们真正的梦想,很多是我们家长梦想。家长需要定下心,用心观察才能发掘孩子真正的天赋。而不是把我们父母的梦想强加给孩子,再通过严厉的管教、逼迫孩子去练习,等等,不仅孩子离梦想越来越远,孩子也在压力之下,越来越不自信。父母必须要看到孩子的真正的需要,才能支持到孩子;要相信孩子有更多的可能性,才能给孩子更多的体验和尝试。做好孩子成长的脚手架,无条件的支持孩子。孩子也一定会成为她自己,而不是我们所希望的她。
和她们母女分别后,我看看身边的女儿,她自己买票,独自从学校倒两次车回家,再倒两次车回学校;遇到困难,主动求助地铁里的工作人员;大方的与陌生人交流……她的自信、独立与我的成长是分不开的。父母只有自己成长,才有能力支持孩子的成长。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会有未来,当下可能我们父母会因为看不清孩子未来的样子而焦虑、恐惧,但一定不要用成年人的价值观去定义孩子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