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名--匿名进行讨论,淡薄所有名气,你所获得的只是纯粹的知识。
最近在微博评论过某博主的微博,大意是这个博主用了微软的sql编程思想来写业务逻辑,10几行的sql。我看过5行的sql就不堪其扰了。然后我在评论里留言:
“sql编程是过时的产物,应该用(程序语言+注释+简单sql )来写业务逻辑,因为易于维护跟修改。在以关系型数据库为核心运算能力的年代编写复杂sql是一种能力的体现。但在大数据和分布式计算流行的时代,尤其强调水平扩展能力时,显然应该将计算前移至应用层。”
然后另一位前辈评论了我的留言:
“分行业的,金融行业不能这样搞”
后来我查资料,大意理解了,就是金融行业追求稳定,之前的项目有很多复杂sql跟存储过程。改造风险过高,收益太小。所以sql编程存在,但他存在不代表他的开发模式是好的啊。那只不过是历史遗留问题。那位前辈说了“不能这样搞”,为什么不能,却没有深说了。我估计就是怕危害到朋友的饭碗,误导金融行业的领导进行开发改革。其实也不需要改革。
综上,我想出了一个我个人认为是很高深的结论,就是熟人在大庭广众下不适合讨论技术,学术讨论不应该有舞台。因为一旦有了个舞台,大家各自都认识,如果各方观众站的利益立场不一样,那就不仅仅是学术讨论了。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娱乐节目最大的作用是引起大家对学术研究的兴趣,而不是在那深入讨论技术,因为那根本就不是讨论学术的地方。还有那些技术峰会,也不是适合讨论技术的地。而我踏遍全球互联网,发现没有一个地方适合学术讨论。我决定开发一款匿名学术讨论应用,尽量支持手机,平板等多种设备。众多学术界朋友必须匿名发表意见,讨论过程绝不会透露个人信息。秉持“语言可拳击,情绪不对立,思维才拥抱”的原则进行对话。大家各自喷完,平时上下班遇到了,还能愉快地打招呼。不影响大家日常生活和工作。这个app的开发思路我会另起一篇文章。因为我觉得这不是一个个人的点子,他属于学术界。别人做出来了,也能促进学术讨论。
我解析下,那个sql编程的例子只是想佐证下 这种利益相关影响学术探讨 的结论。可能这个例子是错的。您有更好的例子欢迎留言。我会斟酌采纳。
下面是学术的舞台。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3UeIsiI7MF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