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人口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基石性意义,它不仅关联着个体的全面发展与幸福追求,更是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进步、增强国家竞争力与创新活力的核心要素。而教育卫生事业作为塑造人口素质的两大关键领域,其改革创新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决定了人口综合素质提升的成效与速率。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而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我们要深刻把握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重大意义和历史使命。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要求我们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转向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教育工作者要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师资建设,推动教育公平,推进教育信息化。
卫生事业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与身体素质,是人口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维护人民健康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召开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确立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发出建设健康中国的号召,明确了建设健康中国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人民健康状况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持续改善。因此深化卫生事业改革创新,要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将健康理念融入所有政策,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
教育卫生事业协同发展,是提高人口综合素质的一大法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只有通过深化教育卫生事业改革创新,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卫生事业发展格局与协同育人机制,才能全面提高人口综合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人口素质基础。深化教育卫生事业改革创新,全面提高人口综合素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作为基层工作者的我们要坚持不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