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今天和大家关注交通安全这一话题。
最近在新闻媒体中,每隔几天都会看到一起大型车辆右转撞击直行非机动车的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相信每个人看到这样的报道都深感痛心。而为什么这样的事故屡禁不止,是否有好的方法能够避免此类悲剧的发生呢?
要解决这一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但在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之前,仍然有生命正在逝去,有家庭正在破碎,因此已刻不容缓。
我将从以下几大方面提出一些个人建议:
技术层面
路口规划层面
交通规则层面
企业流程层面
意识宣教层面
本文主要以土方车作为研究对象。
技术层面
大型机动车右转时,主要问题就在于存在视线盲区,这一盲区是反光镜无法触达的。正是由于这一视觉盲区的存在,驾驶员在转弯时根本无法看清同时向前行进的非机动车。
从技术层面考虑,重点应该就是如何消除这一视线盲区,其次是考虑一些辅助功能,如遇人急刹、对于驾驶员和车外人员的强提醒等。
视线盲区的消除
针对土方车转弯的视觉盲区,是否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来解决?比如采用电子后视镜,在卡车的右侧部署广角摄像头,全方面覆盖原本的视觉盲区。
当然,在电子后视镜尚未完全普及,或者现有的大型车辆难以兼容硬件设施的情况,如何能够应用类似的技术,这个也是车厂或者方案提供商可以去考虑和评估的,涉及的方面也较多。
遇人急刹
目前上海的“黑金刚”公交车已经有了类似的功能,即当车辆识别到前方有人或者其他移动物体经过时,立即自动刹停。
针对大型车辆右转场景,可以在车头的基础上,在车身也加装相应的识别器件,覆盖车身侧面区域,遇到非机动车或行人时同样自动刹停。
强提醒
强提醒可以结合两种方式,即声音提醒和视觉提醒,触发条件为打开右转灯。
声音提醒已经比较普遍了,现在上海很多大型车辆都会在打开右转灯时发出“车辆右转弯,请注意安全”的强声音提醒,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确保大型车辆的全覆盖。
视觉提醒的话可能需要加大右转灯的面积,使其可以在较远处就能看到,比如可以在卡车左后侧和右后侧安装竖直的长灯,在打开右转灯时,右侧的长灯以全红显示,并同步闪烁。
除了车辆外部的声音提醒和视觉提醒外,也可以对驾驶员做相应的提醒,以加强提醒的效果。比如,在驾驶员打开右转灯时,在驾驶室内可以播放“车辆右转,请仔细观察”等,引起驾驶员的注意力。
路口规划层面
路口规划层面是指在路口考虑增加一些相应的硬件设施,用于加大驾驶员的可观察范围。
辅助路口镜
如果考虑到在大型车辆上进行改造的成本较大,那么是否可以在路口规划层面上找到突破口呢?
我们以往去山区旅游时,在环山公路的转弯处往往会树立一面大的镜子,用以辅助驾驶员看清对向车道是否也有车辆在转弯,从而预先进行相应的判断。
针对大型车辆右转的场景,是否也可以参考这一方式,在路口加装这样的镜子,结合车辆和非机动车的高度差,并充分考虑到人的反应提前量,做好最佳的角度调校,确保最佳的观察范围。
交通规则层面
好的规划一定要有好的规则跟进。
上海在规则层面已经开了一个好头,目前所有机动车在右转时,都要在人行道前礼让,待行人全部安全通过后再起步,把路权真正让给行人。
更多关注非机动车的路权
大家仔细观察可以发现,目前右转车辆停靠的是紧靠人行道的位置,完全阻挡了非机动车道,如下图所示。也就是说,在保障行人路权的同时,忽略了非机动车的路权。
另外,直行的非机动车要绕过车辆时,往往会借用人行道的一部分空间,给行人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从这个角度来看,是否可以将路权适当地做一下重新划分?将行人作为最高路权,非机动车作为第二路权,而汽车作为第三路权。
当非机动车右转时,需要礼让行人,待行人安全通过后,再右转。
同样,当汽车右转时,需要停在靠近非机动车的地方等待,待非机动车和行人均安全通过后,再右转。
右转限速
除了对于路权方面的优化,还可以适当限制大型车辆转弯时的平均时速,从而确保在任何紧急情况下,驾驶员都能有充分的反应时间。
企业流程层面
安全驾驶流程
这里的流程是指每位大型车辆驾驶员需要严格遵守的行车安全流程。
在安全方面,企业需要建立360度无死角的规则,第一时间进行下达和宣传,并通过相应的考核机制确保严格执行。
在流程制定的过程中,一方面确保和当地的交通规则保持一致,另一方面也调研一下同类企业的类似事故,查看对应的事故说明,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以更高要求制定切实可用的安全规则。
另外,也需要对疲劳驾驶等现象进行重视,对所有驾驶员进行合理调度,保障驾驶员的休息时间,使驾驶员以饱满的精神投入驾驶工作。
车辆管理流程
除了对驾驶员颁布安全驾驶流程外,还需要保障车辆本身的安全系数,对企业所有运营车辆进行主动保养,确保不会因为诸如刹车失灵这样的问题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车辆运营流程
首先,应确保按照法律规范,确保所有运营车辆不超载。对于限重范围内所载物较多的情况,应尽可能限制车辆行驶速度,保障车辆的安全运营。
意识宣教层面
宣教层面是最为有效,且成本最低的一环,让大家都形成一种安全的意识,既保护自己,又保护他人。
运营企业
对运营企业而言,主要就是面向各位驾驶员进行规则和流程上的宣传,并且是一种长期的宣传,确保安全的意识注入每一位驾驶员的心中。必要时,也可以邀请交警部门做相关的讲座和分享。
其实从风险的角度而言,当安全意识真正深入人心时,对于企业自身也是有利的,因为一旦发生事故,企业对于事故的赔偿也是一笔巨额的费用,同时也对形象造成不利影响,如果企业能够通过一些举手之劳,预先做好事故预防工作,那么也能降低企业的损失。
社区
而对于骑车人安全意识的提升,这就需要社区作为主导力量。
社区可以定期邀请居民参加安全意识的培训讲座,或者上门发放安全方面的注意事项,也可以在街道的官方公众号上定期做相关的宣传工作,并通过一些案例引起大家的重视。
对于骑车人而言,重点是让他们形成这样的意识,一方面远离大型车辆,不要与大型车辆抢时间,另一方面自身遵守交通规则,这样才能真正保障自身安全。
驾照考试
在大型车辆的驾照考试中,一定要秉持“严出”的原则,将安全方面的考核作为重点之一,不仅在笔试中增加相关考核,在实地路考时,也适当设置一些安全方面的模拟场景,如右转场景,从考试制度上倒逼驾驶员对安全的重视。
题外话
希望本文能对大家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使大家对大型车辆右转事故的预防有足够清醒的认识,并真正从我做起。
很多情况下,即使在相应的技术成熟或接近成熟,并且与各类规划和规则达到闭环后,仍然还需要依靠每个人的意识。只有在意识层面真正重视了,才能真正消除此类事故的发生。
大型车辆右转事故只是各种事故中较为典型的类别,还有很多类别也呼唤我们的安全意识,比如车门打开后撞击非机动车,造成骑车人倒下被后车辗轧的事故,这样的事故其实非常容易预防,但仍然是屡禁不止,就是因为很多人根本没有这个意识。
当然,对于这类事故的预防,一方面是通过宣教提升驾驶员的意识,另一方面也要提升乘客的意识,这个同样可以在社区进行。最好的结果是,乘客开门前,会看一下是否有后方来车,同时驾驶员也在解锁乘客车门之前提醒一下乘客。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将这样的事故彻底消除。
我们每个人都应默念:生命高于一切。每个人都应该珍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