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那时候一顿饭才五块钱,唉,现在呢,一顿饭起码10+以上”
“对啊,大学住宿也省啊,一年就1200,一个月就100,哪像现在一个月8、900的出,还各种不方便”
“那时候跟着部长、协会每天也不知道瞎忙什么,但就是很快乐”
“对啊,时不时和同学、舍友、学弟学妹聚个餐什么的,感觉活的很自在”
“你记得吗?期末考试的时候,天天去图书馆占座,一学期也就那个时候能早起勤奋用功会儿”
“哈哈哈,我可还会去兼职呢,暑假一到,拿着兼职的钱去旅游,拍照,感觉特自豪”
“我那时候还交了个女朋友,艺术系的,长发飘飘还会画画,我现在还会经常怀念那段时光,她对我很好呢”
“现在呢?”
“唉·······”
我们不爱怀念高中、不爱讲初中,却很喜欢怀念大学,为什么?
进入小学开始,我们接受中小学九年义务教学,每天固定的八节课,循环的语数英、政史地、物化生,没有像美国电影《歌舞青春》里歌舞剧演出、各种球类比赛的丰富的课余生活、也没有像日本电视剧《龙樱》里的美丽校裙和放学后的同学小聚,而是在老师拼教学质量、家长拼学习成绩的重压之下,我们不准早恋、不准上网、不准传小纸条······两点一线的生活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上演着,好不容易高考结束,老师解放、家长不约束,进入大学,我们仿佛自由了·····
不同的院系、不同的专业、侃侃而谈的是这个系的哪个风云人物、那个系哪个专业多苦逼,同一个学校,聊起来却是不同的世界,上完课后可以明目张胆、理直气壮的在学生会、社团团团转,迎新晚会、运动会、啦啦操比赛、篮球赛、日本料理节、女生节、班级聚会、集体外出露营········乱七八糟的名堂却玩的不亦乐乎!
在大学里,操场总是那么热闹、后山永远有情侣、图书馆每天都有考研的身影、宿舍老有一两个睡不醒的舍友、课桌上还有乱七八糟的小抄、宿舍楼下常有爱慕者的心型蜡烛·······大学,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半学校半社会的地方,我们上课、考证、考研各自寻找方向,我们也在学生会、社团、兼职中学习人际交往,甚至我们可以在这里找到后半生都让人回忆起来感到美好的爱情。
前两年的一部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票房反响很好,掀起了怀念青春的一把热潮,其实内容都是校园里最常见的琐事:新生入学、认识朋友、结下友谊、被退学、恋爱、实习或考研、毕业季分手·····之所以大家都爱走进电影院看这部电影,那是因为电影里的这些普通场景激起了观众内心的共鸣,我们熟悉所以想去回忆,这部电影上映时,和一个朋友一块去看了,毕竟当时还在大学校园里,总觉得自己还来得及去让自己的大学生活丰富多彩起来,直到毕业后,才发现什么都来不及也抓不住,因为遗憾所以我也开始怀念青春。
通常,我们怀念一段从前,是因为那段“从前”有人陪我们悲欢离合,有玩闹打架的兄弟义、有上下铺打小抄的姐妹情、还有懵懂又纯洁的爱情,而大学---是给了我们这些“记忆”的地方,我们在这里讨论学习、打扮、运动、男孩、女孩·······
四年,一晃而过,当我们坐在格子间里敲着键盘时,看着周围各干各的事,互不理睬的同事时,才发现曾经那帮“损友”是你最想深交的人,当你找到一个合适的人结婚时,才发现那个曾经的他/她还是能触动你的心弦,引起你内心小小的波澜。青春又冲动的年纪,总是让人羡慕;而跨过这个时间、走出这个世界,在更大的世界里我们开始怀念这个小世界,于是就能常听见一句话:“我好想重新回去读书啊·····可惜回不去了·······”
如果我有哆啦A梦,大概会让它给我一台穿越机,让我回去重走“四年”校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