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眼里都有不同点的哈姆雷特,每个走出国门,接触异国风情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 这个差异客观上来自于所看的景象虽然大体相同,但是终究会有个体不同;主观上源于自身个性差异而产生不同的镜像。
不瞒大家,我是一个狭隘民族主义者,源自于中学教育和从主流媒体摄取的知识而形成的三观。 网络时代提供的平台,让各种观点得以传播,我们像块海绵,不停的输入大量的信息。 广播电视,走出国门看世界,所有这些让我们透过世界的视角,认知世界,并思考,撞击原有的观点,形成比以往更加全面的观点。 我提到自己的三观,是想说每次看到国外好的方面,比如优美的环境、精致的装饰、总体比较高的国民素养、先进现代的设施、先进的管理体制、民主的社会环境时,我都会不自觉地想到自己的国家,梦想着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我们国家的所有人,我们的子孙后代能过上更优质的生活。国外不符合我三观的事情,比如吸毒、种族歧视,不仅外国有,中国也有,自然就不在今天讨论的范围。
第一次去德国是在2001年,目的地是Darmstadt,位于德国中部,距离法兰克福一小时车程的小城市。 那一年,出国还是挺新奇的。 办护照、签证、凭签证去银行购汇、买行李箱,在前辈的指引下亦步亦趋,懵懵懂懂的进海关安检出境、坐飞机、入境,完全没有意识到要把这些Tips记录下来,糊里糊涂地以为这是理所当然稀松平常的事情。 那一次出差,我们住在老板的家里面。 她的大House的背后是一座深绿色的山脉,看不到边界。 老板说,有一片山和森林属于她。 那一年,我们常用的Windows 桌面壁纸是一条两边矗立着绵延森林的山路,老板说“这就是我家的森林”的时候,我误以为她的桌面是用她拍的照片做的壁纸,而非她想表达的“她的森林就是这样,这就是一条普通的山路”。 我的圆瞪的眼睛里满满的羡慕,那是超出了个人和对金钱的羡慕。 老板说的其实一点都不夸张。 从法兰克福开车去Darmstadt,就要驶经这样的山路。 德国人车上的音响里,无论是新闻还是音乐,叽里呱啦,永远都是低低的,仿佛是背景音,让习惯了响亮车载音响的我,一坐进车里就会昏昏欲睡。这在此后的十几年里,一直如此。
接触德国公司前后有十年多之久,出差时短暂停留或经过好几个城市,总体印象是:
1. 环境舒适:干净整洁、安静;
2. 人口少,道路宽松、行人稀少;
3. 国民素质平均水平较高,公众场合从未看到喧闹(酒吧除外)和争吵;
4. 森林覆盖率高,自然环境好;
5. 城市规模小,高楼少;
6. 古迹建筑保护程度高、维护水平高。几乎每一个稍有年代的建筑,都有历史典故介绍;
7. 乡村并不乡,整个德国就像一个大乡村;没有城市的霓虹灯,看似散落的店铺和餐馆,没有人你争我抢的吆喝,只有偶尔进出的顾客和三言两语的招呼,和脸上挂着的谦和的笑容;
8. 德国人很有生活情趣。 他们喜欢花,家家户户的花园都打理得别致美丽,沿街人家的窗户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老实说,德国人家的窗户,给我上了一节家居布置课。 他们客厅窗户上的纱帘,半遮半掩的,一来可以保护隐私,二来起到装点的作用,窗台上放上漂亮的花瓶或是玩偶,非常美观又充满生活情调。
9. 质量好、注重细节。 走在德国的居民区,经常会看到垃圾区。 几个有盖的大垃圾桶整齐地排成一列,被一米多高的半包围墙圈起来。 每个垃圾桶上印着分类类别,垃圾桶外很少看见散乱堆放垃圾的现象。 第一次走进德国的酒店房间,我很惊讶床那么小,钥匙挂在一个重重的小“锤子”模样的东西上,想必是用了许多年。 然而,外面秋风细雨,房间里温暖干燥shushi却不燥热,打开窗户透透新风? 窗户推在手里感觉很重,把手纹丝不晃,仿佛和窗户是一体浇铸而成,铝合金框没有一点毛边。窗户设计成左右和上下两种开合方式,控制全在把手旋转方向上。 卫生间简单干燥,没有多余的物件,就连管道也是没有一丁点多余。 所有的物品虽然不新,用起来却非常上手,有质感。
10. 德国人很social, 两个迎面走过的人,多半不会避开对方的眼睛,通常会相互打个招呼。这和德国人给人的刻板印象是很矛盾的。 这和同样是欧洲国家的法国,有很大不同。 这点法国人跟中国人比较接近。 要是走大街上,你盯着迎面走来的行人看,他多半会想你们是不是认识。
记得第一次去德国的时候,看到老板的House和家里的陈设和家具家电,每一件东西,都让我们惊叹不已。 第一次进法兰克福机场的时候,只觉得好大好现代,免税店也没给我留下任何印象,没想到近二十年间,中国人已经成为免税店的常客。
德国的城市朴实无华,然而每一砖一瓦都坚实有力。 好希望,再过二十年,大多数中国城市能达到德国的新进水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