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盛世中华创伟业,百年长梦今日圆。
宏伟的三峡工程建设已然完美落幕,雄浑的建设交响曲演奏之后,一个崭新的长江时代已经来临。往昔的三峡,无论是人文还是地理,都将留给我们无尽的念想。
传统意义上的三峡,只是地理形态,即自奉节始夔门至宜昌南津关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个峡段,范围不足200公里。而今,无论时间还是空间,都因一个伟大的民生工程而扩大了。
这个变化了的时空,即自宜昌至重庆630公里区域,我们称之为“大三峡”。
“大三峡”构成了长江文化中最具魅力的一部分。它的辐射影响力、亲和力和融合力,对中国尤其是对整个长江流域社会经济的影响,将日益凸显。
“大三峡”由四个层面谱写盛世华章,其“能源三峡”、“生态三峡”、“文化三峡”、“和谐三峡”,将向您客观展示改革开放之中国巨变。
“大三峡”丰厚的历史人文资源,集“黄金海岸”与“黄金水道”于一身的优势,可使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得到更好的融合,从而辐射内陆,走向海洋,完成从封闭型农业社会向开放型现代工业社会的华丽转身。
从这个意义上说,她是中国的三峡,更是世界的三峡。
母亲河,古老长江
发源于唐古拉山脉宛若飞天狂龙的长江,奔青藏,跑滇川、入湘鄂,千迴百转流经11个省市,浩浩荡荡注入东海。
长江干流全长6300余公里,居世界第三位。它自西而东横贯中国中部,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1/5。
同黄河一样,长江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大约200万年前,“巫山人”就已在长江三峡一带活动。伴随着磨制石器、制陶和纺织的出现,长江流域的“大溪人”、“河姆渡人”,在7000年前便开始渔猎生活和种植水稻,并拥有干栏式住宅了。
一条大河向我们昭示:人类文明演进的脚步从未停止。
天造地设,神奇三峡
神奇三峡,两岸连山,重峦叠嶂:西陵峡迂回曲折、险象环生;巫峡姿态秀丽、妩媚动人;瞿塘峡悬岩壁立、雄伟险峻。
三峡两岸,有许多历史悠久的文物古迹,更有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风光。游人至此,仿佛置身诗林画廊,定会如醉如痴,流连忘返。
古老三峡的形成,缘自距今七千万年的“燕山运动”:地壳向上凸成“黄陵背斜”,使黄牛岩、天柱山矗成中国早期之“珠穆朗玛峰”,成为古长江之发源地,其西脉流入四川盆地,东脉注入洞庭湖。古长江东西走向,经过了漫长岁月,终于导致了三峡的诞生。
自然的三峡,被誉为“鬼斧神工”。
瞿塘峡
“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
神奇瞿塘峡,又名夔峡。
西起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巫山县的大溪镇,全长8公里,峡段虽短,却在三峡中最为雄伟险峻。
夔门两岸的山峰,陡削如壁,拔地而起,把滔滔大江逼成一条细带,蜿蜒于深谷之中。这里河宽只有一、二百米,最窄处不过几十米;高达1000-1500米的白盐山、赤甲山,双峰欲合,形成“夔门天险”奇观。
这里峡深水急的江流,绵延不断的山峦,构成了一幅壮美的画卷。
巫峡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巫峡又名大峡,以幽深秀丽著称。
她西起重庆巫山县城东大宁河口,东迄湖北省巴东县官渡口,绵延四十多公里,包括金蓝银甲峡和铁棺峡,峡谷特别幽深曲折,是长江横切巫山主脉背斜所致。整个峡区奇峰突兀,怪石磷峋,峭壁屏列,绵延不断,宛如一条迂回曲折的诗书画廊。
这里群峰竞秀,气势峥嵘,云雾缭绕,姿态万千。难怪清人许汝龙流连忘返:“放舟下巫峡,心在十二峰。”
西陵峡
“青滩泄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西陵峡,以峡长与滩多水急,闻名遐迩。
从秭归香溪口至宜昌南津关, 西陵峡全长66公里,为三峡之冠。西陵峡因中间有长约31公里的庙南(庙河至南沱)宽谷分割,分为东西两段。东段即黄猫峡(宜昌峡)、灯影峡;西段为崆岭峡、牛肝马肺峡和兵书宝剑峡。
滩多水急的西陵峡,境内著名的青滩(新滩)、崆岭滩和腰叉河是过往船工闻之生畏的险滩。这些险滩,有的是两岸山岩崩落而成,有的是上游砂石冲积所致,有的是岸边伸出的岩脉,有的是江底凸起的礁石。滩险处,水流如沸,泡漩翻滚,汹涌激荡,惊险万状。
大诗人白居易叹曰:“白狗次黄牛,滩如竹节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