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寒假,前段时间很火的电影《八佰》下架上映,看过之后不禁为之赞叹,感叹于英雄前辈的爱国热情,感叹于新中国的来之不易。
电影讲的是1937年淞沪会战“八百壮士”在日军围困下坚守四行仓库的故事。这是战争史上罕见的被“围观”一役,以五十米苏州河为界,一边是上海租界,灯红酒绿;另一边是地狱中的四行仓库。北岸血战时,南岸歌舞升平,有人加油、有人看景、有人报道,甚至有人为对岸的胜负开出博彩盘口,上演现实版“商女不知亡国恨”。落后就要挨打”——屈辱国史的教训。瞧!日本国旗悬于上海大楼。七十多万国民军逃落荒而逃。偌大城市陷于日军与洋人之手。国内政局动荡不安,社会毫无发展可言。多数国人麻木不仁,任凭敌人横行霸道。这病态般场面,怎不叫人心痛,怎不叫人哀叹,又怎么叫人愤懑!
我在看《八佰》全过程中,从窒息、压抑到窃笑,最后热泪盈眶,恍惚间我也成了这场惨烈的真人秀之外的银幕外那群看得热血沸腾、欲罢不能但又帮不上忙的看客中的一员。
于是我看到了影片最震撼的镜头:一个个士兵排着队,身上系着成捆的手榴弹,从几层楼上跳下去的同时引爆,好让敌军的铜盾土崩瓦解。个别人还能跟别人说上一句:绑紧点。
在我眼前的,是几十年前那一场激战中死守不退的军人,虽然他们中有些人,曾经不过是懦夫和无赖,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最后唱着秦腔京剧扛着旗,面对重炮和坦克,来演一场生命中最后的大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