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有人品,穿衣有衣品,喝酒有酒品。
我父亲是名厨师,村里有哪个乡亲家里有红白喜事,都会请父亲去帮忙,事后自然少不了一顿答谢酒宴。每每这种时候,父亲喝了酒回来,第一句话就是:“爸爸喝酒了,给爸爸倒一杯热水。”父亲喝了水以后,倒头便睡。此时,母亲就会去准备开水了。因为父亲一觉醒来后,还会喝水的,而且会喝很多水。所以,在我的印象中,喝酒以后就应该是“喝水、睡觉、再喝水”这样的状态。
真正让我反感喝酒,是因为我的姑父。姑父嗜酒如命,而且每喝必多。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物质条件特别匮乏,姑父基本上喝的都是穷酒。我一直认为,喝酒的人就是贪图那一点点可口的下酒菜。纵是穷困潦倒的孔乙己,也要来一盘茴香豆下酒的。但是姑父呢,基本上就是蘸着盐水就酒喝,能有几粒花生米就是奢侈了。而且喝完酒就变成了“太平洋的警察”,看着哪里都不顺眼,舌头变短,言语不清,摇晃着身子,迷离着双眼,指点着周围的一切人和物,胡言乱语,没完没了。因此,当时幼小的我,就下定决心,此生滴酒不沾。
长大后,认识了更广阔的世界。觉得自己当年的想法太武断和片面了,人只要能够自我约束,酒也不是什么洪水猛兽。我虽然至今没有喝过白酒,但也品过红酒、尝过啤酒,也没有失过酒品、乱过心性。
李白斗酒诗百篇,可见酒可以激发灵感;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酒可以昂扬斗志。从古至今,不管是文人墨客,还是沙场战将,都喜欢与酒为伴,也留下了许多和酒有关的故事或传说。
现在的人们,更是方方面面离不开酒。结婚喝婚庆酒;生日喝庆生酒;死人喝丧礼酒;搬家喝稳居酒……生意场上更是无酒不成宴。酒桌上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什么也别说了,一切都在酒里了”。
从古至今,酒已经成为了“酒文化”,但酒品却人人不一。文人借酒舒豪情,武将借酒明壮志;节假婚庆,朋友相聚,场合不同,酒相不一,酒品就会显露出来。像我姑父那样的,只能说是馋酒,自然是没品的。酒品反映出的是人品,一个能够自律、懂得尊重他人的人,酒品自会差不了。俗话说“阴天下雨不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不知道呀?”,也就是说,自己多大的酒量应该心知肚明,不要因一时的贪杯,造成自己情绪失控,失了品性,贱了德行,影响了健康。就像张飞,因为急于要给关羽报仇,而鞭打了手下,晚间饮酒大醉,而被俩手下割下首级。张飞之死,固然和他的性格有关,但如果他不饮酒过度也不会丧命呀。
酒是好酒,饮之有度,纵使豪饮,勿失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