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你爱看《夜访吸血鬼》、《剪刀手爱德华》、《惊情四百年》等哥特风格的电影?那好,那你一定不能错过爱伦•坡的小说。
大半夜读爱伦•坡小说,考验的绝不是眼皮对火柴棍的抗压能力,而是你到底有几个胆。
你端着书,眼珠子明明瞪着一行行字,脑子里闪出的却尽是一幕幕恐怖电影镜头:古堡、暗夜、静谧、湿嗒嗒、血淋淋,魅影飘忽,阴风飒飒,突然,一声凄厉的尖叫划破夜空,子弹似嗖嗖嗖射进你耳朵眼。你浑身哆嗦,心跳加速,脸色惨白。眼看下腹里的暖流就要冲破闸门飞流直下,却磨磨唧唧半天下不了床。唉,谁能保证卫生间门背后不会倏地窜出个僵尸呢;你紧依床头,却总觉得有双带血的眼睛从背后盯着你,你不敢回头,怕墙上真嵌着一对眼珠子;你想关灯睡觉,鼓足董存瑞炸碉堡的勇气,一伸手,世界“刷”地黑了。你蒙起被子,把自己裹成木乃伊,盼望天快点亮。这时,耳畔传来一串哒哒哒的脚步声。越来越近,来越近,越近,近……
啊!!!救命啊——
你说你,这么大人了,三更半夜不睡觉,非点灯熬油地看什么爱伦•坡,这不成心找虐嘛。
我、我……好吧,我承认,我在撒谎。上面那个被吓得快尿床的,不是你,是……我!
一、爱伦•坡是谁?——当之无愧的世界惊悚小说一哥
坦白说,拿到《爱伦•坡小说精品》这本书之前,我不知道爱伦•坡是谁,也没读过有关他的任何文字。从图书馆借出这本书,是因为它躺在一堆名著里。能和名著肩并肩,那当然也得是名著啦。就这样,它此刻流转到了我手上。
不看不要紧,一看吓一跳。怎么吓一跳呢?请参考本文开头。
无知者无畏。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我大半夜看了这本惊悚小说集!看完脑子异常清醒,眼睛瞪成铜铃。巧合的是,就在当天夜里,发生了件离奇小事,借助这本小说里的智慧,我活学活用,成功化解了“危机”。看爱伦•坡小说,能训练逻辑思维能力,遇事处变不惊。这一点,是我看他小说得到的意外收获。
怀着对爱伦•坡的这份感激之心,我小小地研究了一下他:美国19世纪伟大的小说家、诗人、文学批评家,也是世界惊悚小说的开山鼻祖,擅长写惊悚、推理和科幻三类小说。在当时,他与主流文学格格不入,被视为小说界的异类。他出身草根,从十几岁开始写作,一直默默无闻,相传他常带着手稿穿梭于城市之间,渴望遇到伯乐。但他等来的,不是伯乐,而是冷嘲热讽。同时代的美国大作家爱默生、霍桑、惠特曼等都看不上他,觉得他的文字不入流。东边不亮西边亮,墙里开花墙外香,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绝望到头终会迎来转机。别看爱伦•坡在本国不受待见,可在法国却成了香饽饽。19世纪法国著名的象征派诗人波德莱尔、兰波等对他赞赏不已,并大量翻译他的作品介绍给法国读者。法国是欧洲文化的源头和风向标,能在法国火起来,就意味着能火遍欧洲。爱伦•坡这个美国佬,一夜红遍欧洲大陆。20世纪初,美国文坛终于开始正视现实,爱伦•坡在国内文坛地位陡升,成为公认的小说大家。
爱伦•坡对后世许多重量级作家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如陀思妥耶夫斯基(陀的《罪与罚》里的杀人情节,明显受到爱的《泄密的心》的影响)、杰克伦敦等。法国诗人波德莱尔对爱伦•坡推崇备至,他说:“爱伦•坡始终是伟大的,不仅是因为他思想高尚,而且因为他惯于恶作剧。”我国最早翻译爱伦•坡作品的是周氏兄弟,他们在《域外小说集》中收录了爱伦坡的《默》的文言译本。
暗黑、恐惧、孤独、疯狂,死亡,是爱伦•坡惊悚小说的标签。的确,看完他的小说,你很难心安理得地边嗑瓜子边吐槽屏幕上的小鲜肉,或一咬牙一跺脚,干脆洗洗睡觉。一来是他写得实在太逼真,二来是你怕都怕死了,书里各种奇形怪状的僵尸就在眼前晃悠,哪儿还有心思干别的。
伟大的作品从不拘泥于时代的束缚,越伟大的作品,越能经受时间的检验。这些作品探讨的都是人性这一永恒主题。而人性,千百年来从未改变,未来一百年一千年后,也仍不会有丝毫改变。看完《爱伦•坡小说精品》,我确定、一定、以及肯定爱伦•坡是名副其实的伟大作家。他对人性阴暗面的深刻洞察,害我大半夜差点亲自上演一出“尖声尖叫”。
世界文学史上,爱伦•坡被誉为“现代文学流派的宗师”、“短篇小说的开创者”、“现代心理小说的先驱”、“推理小说的创始人”、“现代科幻小说的先驱”。换个接地气的说法,他是当之无愧的惊悚小说一哥。读完他的小说,你要是不吓得肝儿颤,你来找我!快拿小本本,记一下我手机号:号码是13810XXXXXX。
爱伦•坡惊悚小说的魅力,很难能用一两句话来概括。读他的小说,很烧脑,需要集中心念,一字一句精读。与其说你在看“书”,不如说你在脑补恐怖大片。我敢保证,看他小说的同时,你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在屏气凝神、瑟瑟发抖!暗夜、古堡、僵尸、墓地、鲜血、魅影、诅咒、死尸复活、群魔狂欢,以上这些,都是哥特式小说的典型特征。爱伦•坡不仅继承了哥特式小说的精髓,更把它发扬光大了。
《厄榭府的崩塌》,是第一个震撼到我的故事。情节诡异离奇,令人不寒而栗。
有一天,“我”收到一封远方来信。写信人是“我”儿时玩伴厄榭,信中说他身患重病,将不久于人世,想在闭眼之前见“我”。“我”被感动,连夜上路,马不停蹄地赶到他家。厄榭府,是他家祖宅,一座尖顶、细瘦、阴暗、潮湿,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在它前面有一潭湖水,烟雾缭绕,寒气森森。在仆人的带领下,“我”见到了厄榭,他面如死灰,形似僵尸,精神状态极不稳定,时而静如磐石,时而躁如野狗。他告诉“我”,他得了祖传病,没药可救,只能等死。“我”怎么劝慰都无济于事,他身心状态一天比一天差。终于他告诉“我”,他那孪生妹妹玛德琳也快死了,这才是他病情加剧的原因。玛德琳“我”见过,就住在厄榭府。她和他的亲哥哥一样,像极了行尸走肉,让人心生恐惧。为了舒缓厄榭的情绪,“我”常常给他读书,多为宗教或奇幻一类。一天,厄榭告诉“我”,玛德琳死了。他执意要把尸体先安放在地窖里,而不是立刻下葬。这天,“我”正坐在房间里在为厄榭读书,一抬头,见他神情诡异,中邪一样嘀嘀咕咕,自言自语。他说玛德琳是他被活埋的。他像疯子一样歇斯底里地狂叫,大声说他死去的妹妹就在门外。原来,他把妹妹安放在地窖,是受了“我”给他读的书里的启发,他想通过巫术让妹妹复活!咔嚓嚓,房门自动打开,门外果真站着血淋淋的僵尸玛德琳,她扑向哥哥厄榭。哐当一声,兄妹俩一并倒地身亡,这回两人是真死了。目睹了这一切的“我”,吓得魂飞魄散,逃命一样跑出厄榭府。身后一声巨响,阴森恐怖的厄榭府瞬间崩塌,灰飞烟灭。只有湖水沉静如初。
实话实说,直到写这篇文章之前,我都无法很清晰地说出,这个故事到底想讲什么。但是,它确确实实打动了我,让我牵肠挂肚,忘不了。就在第二遍看它时,一个念头跳了出来:宿命论!没错,这是一个关于“人笃行命运”的故事。厄榭对于自己会病死这一点,从头至尾深信不疑,每一天,他都活得战战兢兢。表面上,他很怕死,一副反抗命运的姿态,但实际上,他的心早已对命运臣服了,他渴望死亡。如果死了,他就不必每天提心吊胆,随时担心死神上门索命了。他深爱妹妹,希望同样孱弱的妹妹能摆脱病痛,获得永生,所以他相信巫术,亲手活埋了妹妹。
厄榭不是死于他的祖传病,他死于内心深入骨髓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对宿命的笃信!
尼采说: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着你。当一个人的潜意识里害怕某件事时,他迟早会吸引来这件事。正因为如此,来自东方的佛法里,才一再强调正念的重要性。人若是心怀正念,妖魔鬼怪都不敢近身,三灾八难也会绕着你走。你若阴暗,心魔猖狂,你若盛开,蝴蝶自来。说得就是这个道理。
厄榭最终屈服于自己的宿命,与困住自己的监牢厄榭府一同化为灰烬,令读者一声长叹。人啊,即使最终都逃不过一个土馒头的结局,也不能坐以待毙,等着被命运死死扼住你咽喉!
《你就是凶手》讲了个作茧自缚的故事。作为嘈杂城里最富有和最受人尊敬的人——老夏——忽然失踪了,这件事轰动全城,人们一致认为老夏遇害了。古老头是老夏的邻居,也是他的好基友,平日里蹭吃蹭喝,沾了他不少光。听到这一噩耗,古老头悲痛不已。老百姓决定要抓住凶手,古老头一马当先,带领全城人寻找蛛丝马迹,他为破案尽心尽力,感动了全城人。在搜寻证据的过程中,老夏的外甥阿彭成了重点怀疑对象,因为老夏活着的时候,曾想废掉他外甥的财产继承人身份,这事大家都知道。而且,阿彭品行恶劣,名声极差,还曾动手打过古老头。一件件物证最后都把矛头指向阿彭,铁证如山,阿彭被抓起来,被判一级谋杀罪,择日将执行死刑。案子告破,全城人都松了口气,大家对古老头赞不绝口,没看出来这个平时抠抠缩缩的人,办起正事这么爽利!自此,古老头一下子成为深受人们爱戴的大人物。他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变,原本贫穷的他也开始在家举办各种各样的宴会了。一天,晚宴上,古老头收到一大箱名贵的上等葡萄酒。“我”帮他起开箱子盖,从箱子里弹坐起一具腐烂的尸体,正是老夏!老夏冲古老头说了一句话:你就是凶手。说完,瘫倒在地。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古老头表情既惊恐又痛苦,他不得不当众坦白,是他杀了老夏。内心极度惊恐的他,说完这番话就挂了。到底怎么回事呢?没错,凶手是古老头。他贪恋老夏的家产,被阿彭揍过便怀恨在心,所以煞费苦心地想出这一箭双雕之计,自以为做得天衣无缝,哪知他过分热情的破案行为,一开始就引起了“我”的怀疑,“我”暗中搜访,终于搞清了整件事的来龙去脉。于是“我”暗中下套,在晚宴上,以“我”的腹语代老夏发言,迫使古老头说出实情,让真相大白天下。
人,究竟能坏到什么程度?这个问题绝对能列入世界之谜之列。卑贱的古老头眼馋富人的家产,处心积虑地布局,千方百计地栽赃,到头来不过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关键是,他在破案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完全是一副侠肝义胆的形象。这样的人,只能用奥斯卡影帝桂冠来嘉奖其演技。网友也给这类人起了个更传神地名字:戏精!
老夏对古老头一番真情,换来的却是塑料花友情,还赔进去一条命。老夏临死前,应该会很后悔当初对古老头那么慷慨大方吧。人是很奇怪的动物,升米恩,斗米仇,在地位卑微的小人物心里,最憎恨的很可能不是打骂他的人,而是那些施恩于他的人。所以,有时候,我觉得善良虽好,也该有个“度”。过“度”的善,是愚善,很可能会引火上身,把自己作死。人性,是口深不见底的井,你肉眼能看到的,未必都是真相。
《爱伦•坡小说精品》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小说,当属《威廉•威尔逊》。小说名让我想起了克尔凯廓尔的《恐惧与颤栗》,故事情节又让我记起娜塔莉•波特曼主演的《黑天鹅》。
不得不说,看这篇小说时,我一直倒吸凉气。看到中间的时候,已猜到了故事的主题,且确信无疑。整篇小说以主人公威廉•威尔逊的自述方式展开,惊心动魄。
“我”,威廉•威尔逊,出生贵族,从小就性格乖戾,专横跋扈。小学时代,班上来了个与“我”同名同姓的怪男孩,他不但和“我”同名同姓,长相与“我”酷似,连生日都和“我”一模一样。我俩的关系很微妙,时而亲热,时而敌对。怪男孩好像能看透“我”似的,总能抓住“我”的各种把柄,并且不失时机地给“我”上各种道德课,“我”烦都烦死了。学校里有流言传出,说“我”和他是孪生兄弟。这怎么可能?!他只是在故意模仿“我”罢了。长大后,每当“我”为非作歹时,这个人总是悄无声息地出现,然后站在“我”身旁,让“我”感到心虚和害怕。为了躲开他,“我”疯狂地换地方,酗酒赌博,恶行不改。一天,嗜赌如命的“我”和几个哥们儿一起攒局,把一个阔少搞得倾家荡产了。就在“我”得意洋洋之时,这个人又无声无息来到“我”身旁。当众揭穿了“我”赢钱的鬼把戏。骗局被拆穿后,“我”尴尬地溜走了。几年后,“我”在罗马参加上流社会的舞会。当“我”再次想干坏事时,他又出现了,穿着打扮和“我”一模一样——他故意的!他一出现“我”准倒霉。这一次,“我”再也忍无可忍,“我”怒气冲冲拉他来到一个房间单挑,“我”冲着他胸口疯狂地刺,一剑接一剑。怪人快死了,而这时,“我”从对面的镜子里看到,怪人鲜血淋漓,脚步踉跄。他不是别人,正是“我”自己——威廉•威尔逊!临死前,“我”听到了一个声音——“你赢了,我输了。不过,从今以后,你也死了——对人间、对天堂、对希望来说,都死掉了。我活着,你才存在;我死了,看看这影子,这正是你自己,看你把自己毁得多彻底啊。”
“我”自以为干掉了一个与“我”屡屡作对的怪人,其实“我”干掉的是自己的良心。那个所谓的怪人的低语,不过是良心的谴责。用弗洛伊德的理论来解释,这是个关于人格分裂的故事。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本我,指人的各种原始欲望,包括生理欲望和心理欲望等;超我是人精神层面最高境界,人格结构中的道德良心和自我理想部分;自我介于两者之间,负责协调两者、平衡两者。这篇小说里,主人公“我”,代表人精神层面的本我,被杀掉的怪人,象征人格中的超我。而最后惊心动魄的决斗,其实是威廉•威尔逊这个人,人格中的本我与超我的一场对决,负责协调的自我在这场决战中被彻底撕碎,所以“我”和他,都得死!值得一提的是,爱伦•坡去世时,弗洛伊德还未出生。这篇小说为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提供了雏形,了不起!而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这个故事寓意更深。苏格拉底曾说:认识你自己。《威廉•威尔逊》讲述的是一个人自我毁灭的故事,后来,他终于认清了自己,然而生命已走到尽头,可悲可叹。
看完上述三篇小说,不难发现,爱伦•坡的惊悚小说主题多为死亡、恐惧、孤独、绝望、疯狂和神经质。他笔下的主人公,无一不是畸形人格;他所营造出的,不仅有场景的恐怖,更有心灵的恐怖!说到底,只有对人性有深刻的洞见,才能写出如此尖锐深邃的作品。世界上,再没有什么比扭曲的人性更可怕的了。谁能揭露人性的本质,谁能写出人性的复杂,谁就能名留文学史。爱伦•坡做到了,他把“人”看透了。东野圭吾说:世界上有两样东西不能直视,一样是太阳,一样是人心。爱伦•坡的小说,直指人心,惊悚之余给人以巨大的启迪。另外,他奇幻的想象力,优美的文笔,哲理性的语言,都为小说大大增色。
三、迷恋死亡与恐惧,皆因心里住着受伤的小男孩
翻看这部小说集时,越往后看,心越痛。我总忍不住想,这个爱伦•坡到底经历过什么,让他的文字如此凄厉诡异。于是从电子书库里查阅了他的相关资料,看完终于明白了。能写出这种风格的文字,对他而言是一种解脱。
1809年1月19日,爱伦•坡出生在一个流浪艺人家庭。他有一兄一妹。一岁时,父亲弃家出走。两岁时,母亲去世。随后,他被名叫约翰•爱伦的商人收养。他与养父关系紧张,仅能从养母那里得到一点温情,后来养母也不幸离世。爱伦•坡小小年纪,已饱尝人世艰辛。从军校毕业后,他开始从事文学创作,收入甚微。1835年,爱伦•坡身无分文,不得不投奔亲戚家,在那里结识了他表妹,也是他后来的妻子弗吉尼亚。两人秘密结婚时,爱伦•坡27岁,弗吉尼亚仅13岁。七年后,弗吉尼亚患上肺结核。因忙于照顾病重的妻子而无暇顾及工作,他遭到朋友的背信弃义,事业遭受重创,之后妻子去世,他备受打击。对生活失去希望,靠酒精逃避现实。1849年10月3日,人们在街上发现了不省人事的爱伦•坡,几天后,他在医院去世,年仅40岁。
按咱中国人的迷信说法,爱伦•坡这人呀,克老妈、克老婆,命太硬!
从爱伦•坡的小说里,不难看出他精神极度压抑。这种心理状态,成为他写作灵感的来源,被完美地投射到小说创作里,创立出独树一帜的小说风格。弗吉尼亚病重时,他曾写信对她说:“你现在是我与令人讨厌、令人憎恶、令人失望的生活抗争之最大而唯一的动力。”他喜欢酗酒,而酒不过是他逃避现实的道具。临死前,他说:“我经常沉缅杯中物,但喝酒并没使我感到半点乐趣。我不惜生命和名声,不顾理智,一味喝酒,是想竭力逃避令人痛苦的回忆,逃避无法忍受的孤寂,逃避迫在眉睫的大限。”
特殊的人生经历让爱伦•坡的内心异常敏感、脆弱,现实世界里的他悲观厌世,厄运连连,根本无力反抗命运,他只能插上想象的翅膀,把自己对人性的看法、对命运的憎恶,统统以文字形式发泄进小说里。于是,我们看到了阴森森的古堡,血淋淋的腐尸,暗黑的夜色,凄厉的尖叫……
心理学上有种说法,痛苦会让人上瘾。一个饱受痛苦的人,会不断重复痛苦以获得快感。这听上去似乎不可思议,放在爱伦•坡身上,完全成立。老妈的死,老婆的死,是他潜意识里不愿接受的事,所以,他在小说里,变着花样描写各种死亡各种复活。也许,只有不厌其烦地描写这种特写镜头,才能慰藉他饱受折磨的心灵。现实世界里他无能为力,可在光怪陆离的恐怖世界,他用一支笔,就能战胜死神!
小说封面上,爱伦•坡双眉耷拉,眼神哀怨,一脸苦相。也难怪,他内心住着个受伤的小男孩,又怎能笑得出来?
黑透了,才能望见光。在爱伦•坡笔下,人间是地狱般的人间。人,不像人,像披着人皮的怪兽。他脑子里的厮杀、尖叫、恐惧、孤独、绝望,都化成精彩的视觉大餐,呈现在读者面前。他用这种方式来抵御恐惧。写尽人性之恶,是他的“止疼片”。
许子东老师曾说:写恶写得好,是为了让我们反省善。我猜,天堂里的爱伦•坡若能听到这句话,一定会眼含热泪。
2016.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