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的第一个月,我看了10部电影。
是的,这个月还没过完呢,但我的观影量已经达标,其实是,超额完成,哦不,是超过警戒线必须停了。里面有好片也有烂片,还包括一部微电影。
烂片是《大话西游》。还好我不是公众人物,不然要被口水淹死。可我就是觉得很难看啊。四五年前就看不下去,如今还是憋着跟便秘一样看完。所以,热门评论里十年前笑着看,十年后边看边哭的情感共鸣,我是万万无法体会的。
出乎我意料的两部国产,竟然比我想象中好看挺多,可见对国产片的期望之底。也可能是因为带着桃花眼吧,自从看了郑恺给baby撕嘴唇皮,忍不住cp这两位了。。但是我才不会做在这两人的微博下评论在一起这种掉价的事呢。
如果只推荐一部,无疑是《消失的爱人》。这部片子不用再去啰嗦多好,从豆瓣上标记人数的蹭蹭上涨,便可推出片子在文青和伪文青中蔓延。而口碑也是出奇的好,8.8分。实至名归,芬奇牛逼。糟糕!写到这里,我返回确认豆瓣评分时发现,这片子哪里是1月份看的,是12月,去年?更可见在我脑海中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久久挥之不去。
这10部片子里最后看的,也是离写作时间最近的是《爆裂鼓手》,根据心理学上的XX效应,最是印象深刻,脑子里都还是鼓点。看到一半就毫不犹豫来豆瓣打了五星,再继续安心看完。没错,我就是那种得了豆瓣癌的,影片开始10分钟便构思短评和打星星。看完拉了一下评论,长评里不用翻页直接能看的,全部看了一遍,http://movie.douban.com/review/7329482/,这篇是我看得上的,自然点了「有用」,给两篇点了「无用」。也许还有几篇吧,看完像没看,没印象了。
认真不一定输,但是认真就没意思了。正确的不一定是有意思的。天才一般是疯子。静静欣赏狂躁的鼓点不好吗?感受大叔的演技,那沙皮犬似的褶子不好吗?这么一部真正有血有汗有泪的电影,就暂时放下对科学教学方式的探讨吧。
我对文字的力量越来越充满敬畏。不论是一个精妙的故事,还是一篇冷静的评论,好的就是好,大家都看得到。
写作这件事,用10000小时去统计就是扯淡。我真见过有人,认认真真统计一年读了多少本书,N小时阅读,N小时写作,还动用上excel数据透视表。更臭屁地开书单,二道贩子,或者N道贩子,荐的都是热门书。热门包含畅销与经典,严格说,还有个子集,畅销的经典。经典的当然好,也更需要慢读,慢消化吸收。我对一年能读100本以上的人打个问号,其中有多少本是合上书页,还能讲出一二的?至于那些自称一天一本书的,拜拜您嘞。
我有一个想法,不好意思说梦想。就是写一个有那么点意思的剧本。也许我这辈子都没法把它呈现在大荧幕,但我想在自己脑子里构建一个片子,清晰到每一个镜头,每一帧。也许若干年后,科技真能进步到,所见既所想,就是那种头上戴一个耳机或者罩子,进入梦境那种啦。
演员精湛的演技撑起一部好片子,但片子的灵魂是编剧或者导演。对,我把编剧排在前面。因为编剧是故事的娘。我还发现很多上上佳作,编剧跟导演是同一人。合情也合理,这样的片子,连贯流畅,不会让看戏人有围观打架之感。而能身兼编剧导演于一身的,就是挑大梁的,神一般的人物。
比如Richard Linklater,天才。before爱情三部曲,还有2014年大热的boyhood都出自于他。得知这家伙自学成才,还一度在「墨西哥湾的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工作」,我就震惊了。艺术来源于生活。这对我也是一种鼓励吧,不论哪一段时光,只要有认真观察细细体味,都不算虚度妄活,有可能如涓涓细流注入创作灵感。
说到天才,我就很想说前两天刚结婚的华语乐坛天才,陪你们长大的周杰伦。我不是粉丝,之前没系统听过他的专辑,直到目睹他一场婚礼的别具匠心。然后找出2000,2001年的最早专辑,真的好,音乐理念绝对领先,编曲拿到今天不仅不过时,还比绝大多数平庸之作高出百倍。
文学艺术领域,忘掉10000小时吧。不是叫你不努力,而是天才比你更努力。天才已经执着到疯癫边缘,才不需要番茄工作法GTD去统计自己花了多少小时练琴,画画呢。
至于我,一辈子做个鼓掌员也很幸福。养活自己,做喜欢的事,读书观影,笔耕不辍,熬到「文字有力量」的那一天,把100分钟的白日梦转化成白纸黑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