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分享的主题——唤醒体商,寻找适合自己身体的疗愈方法。内容来自《与身体对话》这本书。这本书共分三部分,分别是:重获身体智慧;战胜慢性损耗;与身体对话,治愈你的生活。我分享的是书中的第一部分重获身体智慧,从三方面讲述:什么是体商,身体智慧对人的健康为什么如此重要,以及怎么做才能重获身体智慧。
从去年11月底开始,我备受咳嗽困扰,直到分享的此刻,咳嗽还没完全康复,历时已三个多月。经检查,医生的诊断是过敏性气管炎,期间我用了各种方法:食疗、中药、针灸、艾灸、穴位贴,每次都是症状有所好转后又加重。我一直纳闷:明明疗法是有效的,为什么在好转后又加重?为什么周末休假咳嗽症状减轻了,甚至不咳了,而上班后症状反又严重了?直到我读到《与身体对话》这本书才明白:这是身体在试图告诉我什么,我需要用心聆听,才能找到治愈咳嗽的方法。
《与身体对话》这本书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博士,加州圣克鲁兹整合医疗诊所创始人瑞秋•卡尔顿•艾布拉姆斯著作。瑞秋是一名奋斗在医学前线二十余年的综合内科医师,她致力推广身体的自疗机制,她的治病理念在于着重了解患者的生活状态与心理困扰,引导患者通过与身体对话的方式重获身体智慧,寻找问题根源,辅助温和药物,使患者远离疼痛与慢性损耗。她也是一名中医仰慕者,“与身体对话”理念源于她多年来对中医疗法的研究和实践。
什么是体商?
情商、智商我们听多了,这体商你可曾听说过?体商是人对自己身体感觉和内心感受的感知能力,瑞秋把这种身体智慧称作“体商”(BQ)。我们常常强调智商和情商对于人的重要性,却忽略了比这两者更重要的“体商”。
为什么体商对人如此重要?
作者说:身体是健康的首席顾问。
当我们感觉到饿了,渴了,困了,累了的时候,不防遵从身体的意愿,该吃吃,该喝喝,该睡睡,该休息休息。现实生活中我们常为了所谓的乘年轻努力奋斗而在身体处于低能量时持续消耗,以致钱赚到了,身体却变差了。
中医学中有一个“治未病”的理念。什么是治未病?就是治疗未发生的疾病。可能你会纳闷:既然这病还没发生,何需要治疗,谈何治疗?其实治未病,就是基于感知身体为前提,把疾病的火苗扼杀在萌芽状态。比如感觉到口干口苦,打喷嚏,流鼻涕,这些容易被我们忽视的“症状”,其实是身体用它自有的智慧告诉我们,可能是吃错东西导致肠胃湿热,可能是熬夜上火,可能是着凉……而这些症状的出现大部分与我们的生活习惯、所处的环境、曾经的经历等等息息相关,我们需要从日常状态中学会观照身体和心理发出来的信号,从中找寻引发这些症状的因素,从而调整生活习惯各方面,再辅助食疗或是药食同源的温和药物,把未发展成疾病的症状扼杀掉。
瑞秋曾在一所大型综合诊所工作,每15分钟看一个病人,既定的看病流程让她无法充分了解患者的生活状态,无法提供患者需要的诊疗,这与她的治疗理念存在很大冲突,但基于种种生活压力,她对辞职这件事踌躇不前,直到她开始出现偏头痛。起初她觉得头痛是脖子疼痛引起的,经过物理治疗后脖子疼痛的症状有所缓解,但头痛的症状丝毫没有改善。为她做物理治疗的同事笑说:你只有在上班的时候头痛,在家时你却没事,这当中的原因啊,你懂的……。她开始意识到这是身体试图向她传递一些信号,在经历了反复的折磨和绝望后,瑞秋决定离开这家让她身心疲惫不堪的诊所。当她做出辞职的决定后,她的偏头痛神奇的消失了,即便还需履行劳动合同再工作六个月才离开,她的头痛也没有出现过。
感知身体感觉和内心感受是开启个人与生俱来身体智慧的关键前提,是与身体对话、启动身体自疗系统的必要条件。
其实每个人天生拥有身体智慧,在婴孩时期,我们感知到饿了就吃东西,累了就睡觉,不开心了就哭,那时是我们身体最具智慧的时期。当我们慢慢长大,面对社会赋予我们的角色和责任越来越多,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让我们心力交瘁而忽视身体的感觉,忽略内心的感受,慢慢地我们的身体感知能力越来越差,以致时常被疼痛(比如肩膀痛,颈椎痛,腰痛,头痛,或是其他的慢性疾病)包围却视为正常且无力治愈。
我们该如何做才能重获身体智慧?
作者建议通过四个步骤来重获身体智慧:测量,感觉(身体),感受(内心),辨别。
01测量
通过设备辅助检查,收集测量到的健康数据。比如:血压,脉博,体重,睡眠周期,每天的步数,运动时间等等。随着电子科技的发达,我们有很多各种智能设备来帮助我们了解身体健康状况,那么在了解了自身的健康情况后,我们如何更加科学理性的来对待测量结果呢?
这里举例说说有关血压和体重的事。
高血压是现代社会的普遍疾病,很多患者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来控制血压,而一旦停止服药可能加速病情发展。我有一亲戚是高血压患者,在服用一段时间降压药稳定血压后,她停止服用药物,也不懂得用一些辅助方法,后来发展为中度中风,走路一拐一瘸。
瑞秋指出,血压不是一个定数,而是一个变数,它会随着我们一天的情绪起伏而发生变化。比如:工作时,堵车时,与人吵架后,各种状态下的血压呈现值是不一样的。当我们血压相对值处于85/55或者更低时,且伴有头晕、恶心、疲劳、视线模糊等症状时,需找专业医生的帮助;而在特殊时间内(比如上述所提到的各种状态时)血压会相对较高,这时我们可以通过5-2-7呼吸法来减压,从而保护心脏和大脑的血管不受损伤。
5-2-7腹式呼吸法:
首先,用鼻子吸气,用嘴巴呼气,把手放在腹部,感受腹部鼓起。这是简单的腹式呼吸。
接着,深层次呼吸:用鼻子吸气时从1数到5;数到2时暂停一下,感受呼吸间的静止;用嘴慢慢呼气,同时数到7,把紧张释放出来。
这样重复至少5次,或者直到你感到放松为止。
这个方法特别适用在你情绪激动想通过暴力来解决问题时,促使你冷静下来,理性解决冲突。
再来讲讲体重。
体重是每个女生都在意的事情,但作者指出,单纯的凭体重秤上的数值来衡量肥胖并因此消极是很不值当的事情。如果吃得健康,适当运动,且身体的各项指标正常,微胖一点是没问题的,比起一个瘦弱且有不良健康习惯的女性来说,前者比后者更健康。
一些人想通过运动减重,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发现体重较之前增长,于是质疑“运动减肥”这件事,这是因为大家把减重等同于减肥了。其实减重与减肥是两码事。减重是体重上的增减,而减肥,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是体型上的塑造。有这么一句话“穿衣显瘦,脱衣显肉”,说的就是体型上的塑造才是减肥的核心。
以上的测量只是一种辅助,我们还需要结合身体的感觉,才能有效进一步增强保持身体健康的能力。
02感觉
把注意力转向内去体验身体发出的信号,比如瞌睡,想吃东西,肌肉酸痛,头晕眼花,想上厕所,各种类型的疼痛……但这些只是身体信号的表象,实质上它的本质需求未必是这些。比如:瞌睡可能是缺觉,但也可能是对当前的会议感到厌烦;想吃东西可能是饥饿也可能是嘴馋,或是压力大;头晕眼花可能是工作繁杂毫无头绪,也可能是低血糖;想上厕所可能是因当前需要发言而紧张,也可能是真的内急。注意身体发出的信号,以便更加细致精准的了解身体的真正需求。
有些人可能曾经受过创伤,为了逃脱某种生理和心理的疼痛,身体会降低感知力选择忽视来对待。
书中作者提供了练习方法来提升身体的感知力:
001闭上眼睛深呼吸,把注意力集中到身体有感觉的部分,停留片刻,观照它是什么感觉。
002勇敢面对此刻呈现的感觉,把注意力集中在这种感觉上,观照这些感觉的性质是否会随着你的注意而发生改变。
003想像这种感觉被你握在手掌中,并且感谢它通过身体语言与你交流。
004深呼吸,睁开眼睛。
03感受
内心的深层次体验,是曾经的经历引发的感受或直觉。在我看到“感觉”与“感受”时,我的第一反应如同作者书中提到的一样:难以区分。作者说,是因为这两者在我们身体内是一体化的体验。
感觉和情绪体验往往相关联,比如人在紧张或者害怕的时候会感觉到胸口好像压着一块石头,这种感觉是生理性的,但它的含义是心理性的,是一种恐惧的感觉。我们要学会去感受这种感觉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使我们对自己的身体语言能有更深的理解。
作者指导我们通过以下练习增强内心感受力:
001做3个深呼吸,采取坐式或卧式放松。
002扫描全身,从脚趾开始,让意识从脚移动到头部,做全身放松。
003注意力集中在“对你说话”的身体部位上。选择一个你无法描述感觉的部位,探索这种感觉是什么样的性质。
004想像你此刻正用手掌握着这种感觉,你尝试着问问这个部位,问它想对你说什么?(这个过程可以发挥你的想像力,选择一种你舒适的方式去与它沟通)
005感谢那个配合你,与你沟通的部位,不论你是否接收到它的信息。
006深呼吸,睁开双眼。
通过以上练习,学会“聆听”身体的“倾诉”,正视它的存在,观照它。犹如小朋友用调皮捣蛋的方式引起大人对他的注意,假如你关注他,与他聊天,他感受到你对他的重视与理解,他也就乖乖的不捣蛋了。
04辨别
哪些类型的经历试图向你传递一些信息,比如受潜意识影响的梦境,幻觉,象征等。
辨别是测量、感觉、感受三者汇集一起创造故事,在这个故事中的体验是怎么样,自己的身体最清楚。
作者强调,辨别是一个制造假设的过程。
我们需要更多的耐心来尝试理解并找到身体与内心的联结,即便有些生病的原因可能与我们的假设没有任何关联,也不要放弃提升身体智慧的练习。
以上四个步骤,通过深呼吸引导身体放松下来,关注当下身体的感觉和感受,不带任何的评判,静静的观照它。每个步骤都基于前一步骤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与身体对话。
这个练习对有瑜珈锻炼的小伙伴来说并不陌生,在瑜珈结束后都有冥想放松的环节。
书中对这四个版块提供了相应的体商测试,测试结果分“优秀”“良好”“需要帮助”三个等级,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详细看书中的题目,检测自己的体商值处在哪个等级,从而更加精准有针对性地加强练习,提升身体的智慧。
回到分享开头,我阅读《与身体对话》后,尝试用冥想与身体对话,当我把注意力集中在喉咙部位时,感觉这个部位是紧绷的;当我深呼吸时,有时感觉到肩膀或刺痛、或僵硬,有时感觉到后背疼痛,有时觉得胸口有鼓气堵着……冥想中出现的各种感觉,我对它表示看到、理解,并尝试与它对话。
以前一说话我就会咳个不停,这是身体在告诉我:它不喜欢什么,拒绝什么,它需要被看见,被理解,被重视。 经过尝试与身体沟通对话,同时配合一些治咳嗽的草药和艾灸,现在我的咳嗽症状已明显减轻了。
瑞秋说:身体出现的症状,都是试图告诉我们,它需要什么,不喜欢什么。有时候我们会倾向于把它当疾病来治疗,试图用更快的方式——药物,来消灭它。她给予大家的建议是:
对于身体的症状,既不要采取无视或者麻木的态度,也不要过激视为病症急于用药物治疗,我们可以把这些症状视为获得长久健康的重要讯息,让它引导我们寻求引起这些症状的潜在原因。
《与身体对话》是一本智慧的身体健康启示录,它教你聆听身体的倾诉,帮你找到疼痛的根源,同时又给出指导意见和建议。书中作者给出了相关饮食、睡眠、运动、爱、目标,五方面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指导意见,还附有28天的自我疗愈计划。但作者最后给读者的建议是:
一切选择以自己身体需要为准。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同一种食物有些人吃了没事,有些人吃了过敏,同一类药物针对同样的症状也未必能收到相同的疗效,没有哪种一劳永逸适合所有人、所有症状的方法,关键还是人。所以我建议大家,无论是权威人士的方法,或是经验人士的实践总结,我们可以借鉴,选择温和的方法去尝试,但尝试后需要观察身体的具体反应,从而做进一步的调适。好比学习,别人的学习方法你可以借鉴,但是否适合你,得看自己消化吸收知识的能力,如果当前的吸收能力有限,你学习更多只会造成知识阻塞,不如放慢速度,在实践中观察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一切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这是我很喜欢的一句话,它适合每个人,也适用很多方面。愿你找到适合自己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