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在现在人的心中是怎样的一个存在?在城市的灯光中,月或许早已失去了颜色,人们忙碌地穿梭在街道中,又有多少人会抬头看看那一抹月色呢?月,忽明忽暗,忽圆忽缺,或黄或白,若同云搭配在一起,那便更加变幻无穷了。为何从古至今,月会被赋予这么多含义?是因为其千古不变,见证沧海桑田;还是孤悬空中,形单影只;还是人隔千里,月传相思;还是因为冷酷无情,空中望人。而我只知,月,早已不是空中之月,更是人中之月。
可还记得“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吗?满月之时,明亮的月儿显得特别的明亮,洁白,剔透。这个月,不正是儿时的一个心结吗?什么人能住在月亮上呢?月亮上有月宫和吴刚的桂树吗?为什么月亮有的时候圆,有的时候缺呢?是天狗吃的吗?吃完又长回来了吗?这或许是儿时的月,虽幼稚了些,但也是儿时对它的一丝思索吧。
月光,总会带个人们一丝高洁,典雅之感。;“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月,松,清泉,石头,区区四个景物,却营造出恬美,安静,清新之感。人沉浸在其中,或许久久也不愿离去吧!此乃林下溪中之月,那海上之月又当如何?“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春潮连同明月,雄浑,壮阔。“明月出深山,苍茫云海间”的山中之月,是否比起松下之月和海上之月更有韵味呢。云,向来与月为伴,何况是云海呢,苍茫间给人以朦胧之感。朦胧,一种说不出却又有所体会的感觉。而这些,只是月中之月罢了,然心中之月,更加丰富,更加多变。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何处无月?为何单是故乡之月更明。倘若故乡此时阴云密布,又何来月明?不过是心中之月,心中有人。月是唯一的且悬于高处,众人抬头,便皆能看见其身影。月或许是情感传递的一个媒介吧,连通两地之人,沟通二人之心。相思又岂止望月?“残月秣陵砧,不传消息但传情”“暗相思,无处说,惆怅夜来烟月”。月,这一空中静物,从古至今,被多情的人们赋予了太多太多的含义。
最爱那“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无言寂静的夜,方能感受到夜的空,光的柔。空中之月实,水中之月虚,虚虚实实,起起伏伏,恰似人生漫漫长路,上下求索。爱月,不光爱空中月的洁白,松间之月的典雅,水中之月虚浮,也爱心中之月的多彩。何处月皆有,只是少闲人。闲来观月,闲来观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