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明的精髓:古典演绎逻辑学
演绎逻辑:创造知识之美的工具
米开朗基罗曾说:我在采石场,发现了一块巨大的大理石,在它身上,我看到了大卫。于是,我凿去多余的石头,只留下有用的,大卫就产生了。
人类的生活实践和日常观察,形成了经验的“石材”,人们需要艺术家的敏锐眼光才能洞察其中蕴藏的知识的魅力,还需要工匠无比坚硬的工具,才能雕刻出精采绚丽的知识之美。
范畴学
语言的分类与定义
劳动的分工与协作创造财富,语言的分类与定义创造知识。
亚里士多德认为,知识必须依赖语言才能存在,分析语言正是构建知识的基础。
如何对语言描述的一切进行分类?
十大范畴:
- 实体
- 数量
- 关系
- 性质
- 活动
- 遭受
- 时间
- 地点
- 姿态
- 状况
阅读原著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那些伟大头脑的思维方法
如何对实体进行分类
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大分流至少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亚里士多德时代。希腊人高度重视语法和修辞,竭尽全力来进行精确表达;中国文化则不太信赖语言,主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更依赖形象思维,强调意境、想象和感受
如何对性质分类
如何对关系分类
命题:知识分类与定义的产物
命题必须是一个论断,命题簇构成一个论证。
总结
演绎逻辑是西方文明最精髓的精神之源,它孕育了民主思想,它激发了科学精神,它奠定了法治传统。在中世纪的至暗时刻,亚里士多德的演绎逻辑学被重新发现,与罗马法的研究热潮相呼应,催生了意大利的城邦共和国,由此掀起了商业革命与文艺复兴,之后的理性主义、科学革命、工业革命相继崛起,可心说逻辑学引导了西方所有重要的思想大潮。彻底消化和吸收演绎逻辑的精化,并实践于中国社会,这是东方文艺复兴的先决条件。
范畴学是亚里士多德六卷的逻辑学的开篇,属于思维领域中开天辟地的重大突破。虽然他并不是第一个试图对知识进行分的哲学家,但却是将逻辑学建立在严密知识分类之上的奠基人。
劳动的分工与协作带来了生产效率的显著突破,而知识的分类与定义则引发了思维效率的重大革命,其真接效果就是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新命题,这些新的知识原材料经过三段论的千锤百炼,最终建立起雄伟壮丽的知识体系的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