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域辽阔,在饮食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南方人天天顿顿离不开米饭,而北方人离了面食就不能活。如果有一天没吃顿面就会感到心里空落落的。要是连着三天没吃面就感到难受。
我就这样一个嗜面如命的人,即使天天顿顿吃面,也不会觉得厌烦。在许多面食中,对于母亲的手擀臊子面我还是情有独钟,记忆犹新的。
在我的记忆里,母亲是农村中最能干的劳动妇女。她心灵手巧,擀得一手好面。尤其是擀那碱面臊子面,令左邻右舍的那些大婶大妈们赞不绝口。
母亲擀碱面臊子面的整个过程,通过我的双镜头摄相机以动态的视频形式储存在我的心里,成为珍贵资料,永久地保存着。
臼一瓜篱面粉,接着倒入适量的水,顺便放点碱面,和匀,揉成面团,再窝半个小时。然后反复地揉搓,面团在母亲的手里变得光滑柔纫有筋道。擀面杖推平推薄,撒上面脯,将面卷在擀面杖上嗵嗵嗵地推碾。不停地绽开,撒面脯,擀面杖调换不同的角度,这样擀出的面页形状好,圆圆的。接着又卷起面页,就这样反复推擀,直到薄如纸,这面就算擀成了。
接着就是犁面了,这道工序也非常重要,能够反映出擀面人的功夫。单凭一把刀,一根擀面杖。擀面杖搭在面页上,刀顺着擀杖快速划面,不用目视,只凭感觉和娴熟的刀工,很快就搞定了。母亲是擀面的行家里手,有这方面有特长,她擀的面薄而筋道,犁的面条宽窄匀称,和压面机压出的一模一样。当然母亲的手工擀面更是美味悠长,叫人吃就再也难以忘掉。
可惜那时候吃臊子面的机会非常少。逢年过节是必不可少,正所渭,穷过日子富过节。一年到头了,劳碌了一年,总该犒劳一下。我们这里把臊子面也叫"长面",总希望好日子能长久。图个吉利。过年这天要比平时吃饭早些。母亲早早就起来嗵嗵嗵地擀面了。
家里无论谁的生日,也要吃上一顿臊子面,全家人都跟着沾光。再就是有客人来了,也用臊子面待客。如果客人多,就需要擀两三案面。擀面既是技朮活,也是出力活。两三案面擀下来也就累得满头大汗,觉着她也筋疲力尽了。
那时生活艰难,臊子无非就是红白罗卜蛋,豆腐蛋,当时4毛钱就可割一斤肉,可是大多数人还是吃不起。吃的都是素臊子,倒一点点清油,其实跟水煮差不多。但吃起来还是觉得那是难得的美味。
只是到了过年的时侯,才割一一点肉,总算见了荤星。
现如今,压面机取代了人工擀面,现成的机压面让人轻松了许多。凡事有其利必有其弊,现在的臊子面自然地再也吃不出原来的味道了。
我已经有三十多年没吃母亲的手擀臊子面了,但母亲手擀臊子面的味道永远珍藏在我记忆的深处,时时在我脑海中如电影在回放,并细细品味那种难得的幸福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