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第二次读这本书了,第一次记得是在三四年前了,印象中是个关于风筝作为引线的故事,其余的没记忆了,那个时候的我,应该说只看文字,并没有思考作者带给我们的这个故事的意义。
阿米尔的童年是和哈桑一起成长的,是生活在阿富汗君主制的和平时期,快乐、恣意、无忧无虑的成长着。后来,苏联入侵阿富汗,他与父亲通过关系,花钱逃到美国的旧金山生活,读书、结婚、创作、出书。再后来,父亲离世后,接到父亲好友拉辛汗的来电,一句“再次成为好人的路”,让他返回家乡,听述拉辛汗在他离开后,哈桑身上所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并强烈要求他去带回哈桑的儿子索拉博。最后,阿米尔带回索拉博回到美国一起生活。
阿富汗因为苏联的入侵、离开到后来塔利班的统治,喀布尔这座城市不再有阿米尔印象中的一片繁荣景象,战争使这个地方把父亲变成了稀缺成品,成了一个没有希望的地方。美国又是阿米尔埋葬往事的地方,可在父亲看来,美国的苍蝇都是赶时间的,成了他哀悼过去的地方。祖国和异国他乡的差异使阿米尔一步一步的成长,自我救赎。
全书中,对我影响最深的一句话就是,世间的罪行只有一种,那就是盗窃,当你说谎,你就剥夺了某人知道真相的权利。阿米尔与哈桑的关系,因为父亲的偷窃行为,所以直到父亲离世后,通过拉辛汗才知道哈桑是他同父异母的弟弟,剥夺了他为人兄长的权利;阿米尔因为他的自尊、懦弱,漠视哈桑被欺负,栽赃他偷窃,偷走了他与哈桑之前的友好关系;剥夺了自己的正直,勇敢;直到哈桑离去,在营救索拉博的过程中才解开。当罪恶导致善行,其实,那就是最大的救赎了。
阿富汗的历史,我了解甚少,通过此书,有了对比,才知道生活在中国,和平年代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书中的角色,我最喜欢哈桑了,他无知无畏、勇敢、忠诚、善良,特别是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很是感动。其次,就是阿米尔的父亲,他是依照自己的规则生活的自由人士,先看社会规范是否合情合理,才决定遵从和拒绝。每本书,每个角色,我们都会代入个人色彩,也许是你想成为这样的人,也许是你与他很相像。我想,两者都有。
生活并非电影,但电影又来源于生活。总得继续,让我们勇敢去追,为自己,千千万万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