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本计划今天回去看望母亲的,几个姐妹周六的小聚计划挪至周日,我便把周六下午陪婆婆的安排挪到了上午,下午回去看母亲。途中,小聚取消,各自陪母亲过节。
县城老年人的衣服都不贵,好说歹说,总算带着她里外买了几件,遗憾没有买到尺码合适的鞋。本打算住一晚,母亲早晨和她的老姐们要去坐什么玉石电椅,怕她早晨操心我。
于是晚上八点半,我驱车返回,来回独自一人。母亲的坚强和独立已然渗透在我的血液中了。
仅以这篇十年前的旧作,致母亲:节日快乐!敬您爱您!
午睡起来,孩子要出去玩。震棚在院子里密密地交织着,几乎找不到成块的空间,健身器材那里也被占领,无法使用。刺眼的阳光照的人心烦躁,于是带着女儿逃离这片人为的恐怖地带。
一下车,穿过熙熙攘攘的集市,走在县城布满浓荫的小街上,浮躁纷乱的心一下子沉静了。直到回家,才在门口的院子里看见两顶宽大的的大约是防震用的凉棚,远没有小区院子的情景壮观,几个孩子在里面玩耍。女儿立刻融入其中,欢乐的笑声在空气中荡漾。
妈居然不在家,打电话叫姐回家开门,已是近6点。听说这边也有不少人搭棚,只是都在离得较远的公路边罢了,总之是眼不见心不烦。地震发生这么久,妈也是一直住在家里,年龄大了,身体不好,腿脚也不是很灵便,她老人家说,要整天在外面跑,地震没震死倒要被先折腾死了。想想也颇有道理,人老了,经不起这般折腾的。吃罢,因为有车坐,极力邀请妈一起去姐那里,按说姐的新居二层别墅,宽大结实,住几十人都不成问题的,可是妈却一直不肯去,我特能理解妈,我们家也是新的三层小洋房,那是妈一手盖起来的,是她的荣耀,防震柱打了8个,层层圈梁,她心里有数。即使要垮塌,她也要与她住了一辈子的老院休戚与共。妈一直是镇静坚强的,寿衣都自己缝制好按照穿的顺序套起来了,上次回家,她仔细给我交代过的。说万一走得急我们又什么都不会,忙乱的很,再说买的也不称意。虽然我觉得有些心酸,可还是很敬佩妈的做法。她一辈子极少求人,女红几乎没有难得住她的,在许多家庭大事上也显示出干练独立的果决。家里光房子就盖了四次,每次妈都是从头忙到尾,特别是前年盖这幢三层六套两室两厅的房子,爸不在世了,哥又公干没法在家呆着,大半靠已是年逾六十的妈操劳。以至于我去年暑假回家看到满院子堆成山的物品,看到妈满头花白稀疏的头发,忍不住落泪。
妈依旧是镇定的,坚强的,勤劳的。早晨我们还在梦乡,就闻见油饼的香味。中午带孩子去转一圈回来,妈已经将凉鱼漏好了。下午妈去看牙医,我和姐烙了煎饼,熬好稀饭,炒了辣子土豆丝,炝好蒜泥和好汤汁,一边等妈回来吃一边说关于妈的事情。一桩桩一件件,从小到大,妈曾让我们不理解,埋怨;也因为个性太强,难免听不得别人的闲言碎语,伤心落泪;最让我们接受不了的是她不愿意在我们姐妹家里久住,19日有强余震的消息播报后,电话打不通,妈便拖着病腿走了三里路多去跟姐说,因为姐一向瞌睡多,说完让姐多操心睡觉灵醒的话之后,妈又执意要回去,姐拗不过,只好让同事用摩托车送妈回去了。她一直不愿意给别人添哪怕是一丁点的麻烦,总是说自己有手有脚,能动弹,不用操心。这应该算是优点,可搁在自家儿女这里,难免心里有结,觉得妈不给我们面子,让我们难堪。然而日子久了,为人父母了,才明白母亲的伟大。
妈一直很节俭。极少买衣服,也不让我们买,偶尔买了,还要被数落。她常说,比起从前来,她觉得自己有吃有穿,现在用天然气做饭,用太阳能洗澡,又没农活可干,跟小时候整天在生产队饥肠辘辘的干活相比,简直在天堂里生活。她很知足。
在我看来,妈最值得我推崇的就是不讲闲话。农村的妇女大都喜欢扎堆东家长西家短的发议论,引发出许多是非来,妈是不参与的,偶尔有,那也是别人跑我们家来叨叨,妈多半是听,不发表意见。耳濡目染,我也学会了这点,并且受益匪浅。
余震当前,妈的镇定、坚强、勤劳、知足、安分守己的品行又让我的浮躁的灵魂得到了净化。
(田玲写于2008-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