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是一个历史迷,古语云,以史为鉴,况且泱泱大国,几千年的历史经久不衰,甚至大放光彩,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奈何自知才疏学浅,轻易不敢下笔,今天也是酒壮怂人胆,指点江山,献丑一二。
我对历史的态度
一直以来,我对历史都是怀抱敬意,每个在历史上出现的人物,上至高堂天子,下至黎民白,都有存在的意义,而且不能单纯的决定一个人是坏还是好,脱离当时的环境来评判一个历史人物都是耍流氓。而这种行为恰恰是大多数人所陷入的误区,就拿在视屏软件看的百集《中国通史》来讲,弹幕里一些评论真的很让人捧腹大笑,一来无知不自知,其中一条说到古人其实很傻,但事实相反,古人的智慧要比现代人高得多,不管是砖木取火,还是四大发明,从司母戊鼎到编钟乐器,无一不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反观现代人,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却很多了对学问的那种严谨和耐心,这也就是教授很多,学者很少;将军孤坟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所以对历史不可谓不敬,不可不畏。司马迁受腐刑作《史迹》,王阳明龙场悟道知行合一,于谦力克群臣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收下了京城,在我心目中他是千古一臣!正是因为有这些人,滚滚历史车轮才更能扬起风沙,却掩盖不了他们散发的光辉。
历史是什么样子
我看到历史书还不多,略知一二,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黄仁守的《万历十五年》,黄治军的《晚清最后十八年》,贾志刚的《春秋原来是这样子》,影视中如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的《易中天品三国》以及中央频道的《中国通史》,约三百万多的文字和几千分钟的视频,让我对历史这个宏大图纸有了初步的印象。我觉得历史有三种样子,一是历代史官或者文学家记录下来的正史如《史迹》,《三国志》,《尚书》《左传》等。二是民间流传的历史,像是女娲造人的传说,后羿射日,盘古开天这类称之为野史。三是艺术化处理后的历史,也就是文学家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形象,比如《三国演义》《封神榜》等等,于是这其中就出现了一些被扭曲的历史人物形象。苏轼《赤壁赋》中”羽扇纶巾”雄风飒飒的周瑜,在罗贯中笔下却成了一副“既生瑜何生亮”的小人形象。一代枭雄曹操成了阴险狡诈之人,当然真正的历史得自己去了解,从别人口中说出来难免偏颇。有不同见解的欢迎交流。
真实的历史
尘封了几百上千年的历史,渐渐失去了原本的模样,现在最可取的方法就是通过碳十四的鉴定确定年份,还有通过墓地发掘的物品,推敲出当时的社会现状以及人文风情。所以真实的历史很难有个确定的说法,只能通过各种方法无限接近。比如很多人觉得夏朝不存在,而商朝却在清朝时期偶然从作为药物的动物骨头中发现,并确定了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并且在殷墟发现了这个存在了接近八百年的朝代。除了物证,另一方面,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前一个朝代的覆灭,必将有后一个朝代的记录,这就出现了对前代君主的全面否定情况,比如纣王一开始还是很有作为,征伐东夷,保卫国家,后期欢饮放荡,酒池肉林,被周所灭。后人记述的历史就难免偏颇,不过得民心得天下,战争很讲究正义性,况且古人信神,善占卜,否定前任君主有利于统治。再比如崇祯皇帝,明朝历代最后一位君主,被满人逼上山,自刎前留下“诸臣误我!”这样回天乏术的话语,实在让人不胜唏嘘。所以历史其实很悲观,但并不妨碍我们能从中学习到精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来到武汉,来到长江边,遥想当年,风云莫测,群雄争天下!金戈铁马,沙场秋点兵,何其豪迈!
夏之终末,秋之初始。
感今怀古,意犹未尽。
历代雄英,何其风骚?
展望将来,年少,当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