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杨绛《我们仨》读后感

       《我们仨》,开篇看着好累,一个个梦境,步履维艰,希望我可以早点完成任务,不受长生之苦 ,不老之痛。今天晚上读完我们仨,我整体感觉这仨人一直随心走,过的任性,更确切地说是尊重天性。最初听闻这本书确实是在杨先生去世时,很好奇她是怎么再两位至亲相继离开后一个人的余生,于是买了几本书而它是必选。随着看到尾声,我的疑问也渐渐消除。

        杨先生是一个天生乐观向上的人,100多岁的时光,经历多少磨难辛酸,她写起来如数家珍一样,(现在才体会这个词的妙处)粒粒往事被她们仨说成是石子,各有色彩,各有斑斓在人生中一如项链般被她穿起,俨然是一条夺目的珍珠项链。

杨先生是一个品行高尚的人,不苟且,不趋炎附势,人品文品齐聚,不因利忘义。

杨先生是一个包容的人,一生以家为重,在文中没有听的半点对家人的抱怨,尽量做最好的配合,最适度的陪伴。总是苦中作乐调剂着她们仨的苦难的颠沛流离的生活。

杨先生是一个单纯的人,她不求名不好利,社交活动减少到最低,守着一张书桌,方寸间是她的大千世界,两夫妇同在时各自守一书桌,相伴相扶温馨的学者家庭。

杨先生是一个有好奇心的人,她每每将散步爬山称作“探险”去,每次都是不走相同路,平常的日子过的丰盛多彩起来。

也许以上是她保持长寿的秘方,我们人活着只是为了命长些吗?可我隐隐觉得她是因为使命尚未达成,他的钟书留了太多宝贝儿文字等她去整理安放。她在这本书的最后写到“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他们仨的家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再哪里她也不知道,也在寻觅归途。忽然想起前几天听叶先生讲学中提到一句话,就当做是我这篇读后感的小结吧。

“死是回家”生者寄也 死者归也。先生回家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假期刚刚开始,我还没玩够呢,就生病了,昨天晚上写完作业我和奶奶去福地广场看放花的,走的时候天气还是好好的,突然间就...
    刘美彤阅读 2,405评论 0 0
  • 又到了一周一度的快乐时光。 我犯病了,没错,我又犯病了。总是一味地付出自己的精力去超乎寻常的关心一个人,而且那个人...
    楠阿阿阅读 1,410评论 2 1
  • 闲来无事 把Android View事件分发的原理用流程图画了一下,对这个高频面试问题顿时感觉了然了。如下: 点击...
    极客大白阅读 2,563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