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休息法》
先说说为什么要分享这本书
首先它是日本热销20万册年度话题书,一出版即蝉联数月亚马逊畅销榜榜单第一名。经耶鲁大学研究证实科学正确的大脑休息法,当我们学习完其实会发现,它的本质就是正念冥想,关于冥想即便已经在几千年前就出现了,却是仍然带着一丝神秘色彩的修行方式。而作者用更为让大众好接纳的方式,“高效休息法”的角度来介绍正念。毕竟,相对于选择用冥想作为修行的法宝,“休息”是更多普罗大众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我也是这样,看到这个书名之后就会好奇什么样的休息法可以适用于我。
大部分关于正念冥想的书,都是以理论性的方式来书写的,比如我们的熟悉的《正念的奇迹》就是关于禅修的指导书册。而这本书一反常态,选取用小说的写作形式,将正念冥想与脑科学这样看似枯燥的概念融入到故事情节中,一方面更方便大家理解,另一方面透过故事中的人物发生的改变,让人们更愿意投入去实践
适用人群:
[if !supportLists]1. [endif]越休息越累的朋们
[if !supportLists]2. [endif]对于正念冥想感兴趣的初学者
[if !supportLists]3. [endif]了解正念,却难以实践的朋友。
从二个部分给大家分享这本书
第一个部分就是了解
[if !supportLists]一.[endif]我们大脑运作的原理和疲惫的原因
为什么即使睡眠充足,也常常感觉身体疲惫不堪?因为累的不是身体而是大脑。
在咱们的大脑中有一个默认网络系统:就是DMN,它是由大脑的内侧前额叶皮质、后扣带皮层、楔前叶、顶叶顶下叶等构成的大脑网络。就是大脑的“低速空转”状态,让大脑成为一种总是动个不停的器官。相当于汽车中的空挡模式
DMN的能量消耗惊人,占大脑整体能量消耗的60%~80%。而当人有意识地去做某件事时,只需要在原来的能量消耗基础上追加5%。如果想让大脑休息,就必须避免过度使用DMN这个能量浪费者。而掌握正念冥想,就能够抑制DMN的关键部位,避免杂念对大脑能量的消耗。
正念能让大脑各个部位的联结产生变化。研究发现,有经验的冥想者,其后扣带皮层和上前扣带皮层、背外侧前额叶皮质的联结会更加紧密。也就是说,通过冥想,我们便能够控制DMN的活动。借此,人们就可以锻炼出不会心神不宁的内心,和不易疲劳的大脑了。
谷歌公司将正念定义为:不做任何评价和判断,主动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的经验上。它不仅可以改变大脑的“运作状况”,还能够进一步预防疲劳。在某项研究中,甚至发现它能够抑制压力激素——皮质醇的生成。我们很有可能借助正念,创造出一个具有高度抗压性的大脑。
大脑的所有疲劳和压力都来自于过去和未来:对过去的事情心有不甘,对未来的事情充满不安。一旦把沉迷过去和未来当作理所当然,人们就会忘记如何将意识集中于当下。如果想让大脑获得充分的休息,首先必须要学会“处于当下”,所以接下来也就是我要分享的第二部分,“高效休息法的方法
这本书呢给大家提供了7个休息法
[if !supportLists]1. [endif]感觉脑袋昏昏沉沉时------正念呼吸法
[if !supportLists]2. [endif]心事重重时----------动态冥想
[if !supportLists]3. [endif]压力导致身体状态不佳时-------压力呼吸化法
[if !supportLists]4. [endif]想跳脱思考怪圈时-----------“猴子思维“消除法
[if !supportLists]5. [endif]被愤怒冲动冲昏头脑时-------RAIN 法
[if !supportLists]6. [endif]看他人不顺眼时-------温柔的慈悲心
[if !supportLists]7. [endif]身体不适有痛感时-------扫描全身法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就没有办法一一为大家说明,我挑选了三个第一个是
正念呼吸法,大家如果刚好也坐着在听这段分享,可以跟着一起来坐一下
1. 采取基本姿势
坐在椅子上,稍微挺直背部,离开椅背
腹部放松,手放在大腿上,双腿不交叉
闭上眼睛。如果采用睁着眼睛的方式,则望向前方2米左右的位置
2. 用意识关注身体的感觉
感受与周围环境的接触。比如脚底与地板、屁股和椅子、手和大腿等等
感受身体被地球重力吸引
3. 注意呼吸
注意与呼吸有关的一切体验。注意通过鼻孔的空气、每一次呼吸时胸部与腹部的起伏、呼气与吸气之间的停顿、空气温度的差异等等
不必深呼吸,也不用刻意控制呼吸,感觉像是“等待”呼吸的自然到来
也可以为呼吸贴上“1、2、3……”的数字标签,这样效果更为明显
4. 抵抗杂念
注意,呼吸是意识的锚。一旦发现自己浮现杂念,就将呼吸作为锚点,将注意力重新拉回来
即便产生了杂念,也不必苛责自己,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5. 养成习惯
练习正念呼吸法不拘时间长短,5分钟10分钟皆可,重要的是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持续实践
第二个想分享的是
提升专注力,摆脱心事重重的状态——动态冥想
因为这个是随时随地可以做的
我们生活中的大部分事情,都被一些下意识活动占据了。当我们下意识做眼前的事情时,意识总是待在与当下无关的地方,比如吃饭、走路、刷牙等时候。这仿佛是汽车或者飞机进入了自动驾驶的状态,但最重要的驾驶员——我们本人的意识已经飘向了远方。
现代人已经越来越习惯自动驾驶的状态了,我们甚至开始羡慕那些能够“多线程工作”的人。很少有人会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大部分人都是一边做眼前的事,一边惦记或做着另外的事。如果持续练习将注意力集中在日常行动上,就能够让意识回到当下,脱离自动驾驶状态。
动态冥想的实践步骤
1. 步行冥想
步行速度任意,但在开始的时候慢一些
有意识地留意手脚肌肉和关节的变化,感受与地面的接触
给自己的动作分类(贴标签),比如手在摆动时,留意“左/右”“上/下”等动作,帮助进一步集中注意力
2. 以站立姿势进行动态冥想
站立,双脚打开至与肩膀等宽,伸出双臂,在身体两侧缓缓抬高
将注意力集中在腕部肌肉的变化,仔细感受血液的下流和重力
慢慢将手臂抬高后,再慢慢放下手臂至原位,反复该动作几次
3. 以坐姿进行动态冥想
坐在椅子上,从后向前慢慢转动肩膀
用心感受肌肉和关节的变化
转动一次后,反方向再次转动肩膀,以同样的方式集中注意力
4. 日常活动中的动态冥想
有意识地关注日常活动的动作,例如穿衣服、刷牙等
开车时:关注臀部坐在椅子上的感觉、手握住方向盘的触感、控制方向盘以及刹车时肌肉的变化(当然也要注意安全驾驶)
吃饭时:关注食物的色泽、气味、口感,食物在口腔内的触感,以及唾液的变化
作为妈妈们,我最佳推荐的是RAIN法
其实,这个方法在《一平米的精心》里有提到过。带娃的时候会遇到挑战,这个是不可避免的,那么1.我们去认知自己生气了,2.然后接受自己生气的事实,3.观察自己在这个生气的过程中身体有什么样的变化,或者哪个部位感到了紧绷感4.与愤怒保持距离。其实第四点我有点不太理解,但是我发现当我们去停下来觉察自己的情绪的时候,情绪就会慢慢在接纳中得到安抚。
美国精神科医生推荐的五日简单休息法
前一天的准备:
准备一个切换模式的仪式:用新发型、固定的音乐或者香薰,为大脑建立一个条件反射机制,让自己进入休息模式
整理自己的日常生活:写下平时遇到的压力,然后放在平常不怎么使用的抽屉里
将自己的房间整理成非日常生活的样子:如果条件有限,可以想象自己住在林边或者小溪边
第一天——让身体休息的偷懒日
早上:睡到自然醒,起床后进行10分钟左右的正念呼吸
白天:只做最基本的家务,与此同时进行动态冥想
晚上:泡个最舒服的热水澡,泡澡的时候可以数数。记住别熬夜,睡眠要充足
第二天——逛逛附近没有去过的地方
早上:早点起床,沐浴在阳光下,呼吸户外的空气并进行动态冥想
白天:去一些不太远、你没去过的地方。即使是去过的地方,试试走平常没有走过的路。在走路或者骑车的同时,别忘了进行动态冥想
第三天——确认与他人之间的联系
早上:只要做10分钟的正念呼吸即可
白天:创造机会来确认自己和他人之间的联系。最理想的方式是和朋友、家人一起愉快地用餐。另外,要有意识地表达对他人的感谢与爱意,比如写信、送花、做志愿者等。也可以试着与老家的人或者从前的熟人联络一下。今天可是“半偷懒日”,注意自己是不是在不经意间用力过度了
第四天——释放欲望的“狂野日”
早上:做完10分钟的正念呼吸之后,请认真感受自己的生理欲望和物质欲望。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欲望,以及满足这种欲望后会对个人和社会有何影响
白天:满足自己的欲望。事先预定好时间和金额后,尽情地购物或者吃美食吧
晚上:这个时间,脑海中便会开始出现休息前的生活和工作了。此时可以通过冥想来保持内心的平静,并在睡前练习一下感恩的“慈悲心”
第五天——为了下一次休息变得更好
白天:这一天,一边想想前四天“每天要做的事”,一边悠闲地度过一整天。此时也许你会开始想起明天一如往常的生活,但是你已经连续五天实行了各种冥想,你应该对日常生活的看法有所改变了
晚上:做一些从非日常生活过渡到日常生活的仪式。准备一个笔记本,规划一下“下一次五天休息计划”
最后愿望大家可以在我分享的方法中找到自己“充电“的方式,更加美好地过好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