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到雷蒙德·钱德勒的名字,是通过村上春树,村上对钱德勒推崇备至,认为:“钱德勒的行文,其生动流畅达到了无我之境。我们惊喜地意识到,在我们面前的不仅仅是个讲故事的人,而是一个有独特文体风格的、有远见的作家。”村上春树说他读了十几遍《漫长的告别》,2006年还亲自把这本书译成日文。读过以后,我深感认同,跟着自己喜欢的作家看他喜欢的作家的作品,百分之九十都不会令人失望。
《漫长的告别》是他在病床边照顾妻子的同时,孜孜不倦地写成的,标题或许就饱含了他对深爱的妻子的依依惜别之情。这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主人公是他在一系列侦探小说中塑造的私人侦探形象菲利普·马洛。
乍看之下,马洛是个不讨人喜欢的角色,跟人交谈言辞犀利、毫不客气,毒舌的俏皮话总是易惹人发怒,偏偏他的职业总是跟脾气不大好的人打交道,警察、无赖等,但他们都拿他没办法,他是一个难以对付的硬骨头,强权、金钱、美色都难以令他折服。他不拉帮结派,只是不咸不淡地经营着破败的私人侦探社,连一个秘书都没有。
他的行为与他的外表大相径庭,会主动帮助素不相识的人。第一次看到醉酒无人管的特里·伦诺克斯,他预感到那是个麻烦,却依然上前接过了这个酒鬼,与他成为了朋友。在其后的时间里不求回报的给与他帮助,给他留宿、吃饭,一起喝酒聊天,帮助他摆脱杀人嫌疑的困境,虽然他口头没有说过朋友之类的字眼,他对朋友的善良和包容都在其中。
他没有钱,被叫成“便宜货”,但他不在乎,对于轻易能挣钱的委托拱手让人,以帮助委托人最快最简单解决麻烦为己任。收到特里给的巨额现金,他毫不动心,不被金钱绑架,而是一心追寻事实的真相,希望为自己的朋友雪耻。看似漫不经心,却心细如发,抽丝剥茧般解开了谜底。失望吗?想必是的,被朋友利用背叛的感觉一定不好受,但是硬汉从来不显露出来,他只是转身告别,继续孤独之路。
他正直无畏,他曾经是一名警察,因为不屑于其中的一些龌龊而放弃了这个职业,又看不惯地痞流氓的一些做法,不愿意同流合污,他以自己的方式做着私人侦探的工作,既得忍受两者间的压迫,还得小心不知何处会来的冷枪。无论是威逼,或是利诱,他始终坚持自己内心的原则,那就是追寻真相。他如同盗火种的普罗米修斯,为人间带来光明而被惩罚,每日忍受风吹日晒和鹫鹰啄食。后悔吗?没有,对他而言,真相就是他追寻的真理和光明,他愿意在黑暗中手持火种负重前行,不被理解也无所谓,因为硬汉的作为不需要理解。
全篇用词简洁,句子大多比较简短,如同主人公的性格,干脆利落。比如突发奇想又恰到好处,比如“女郎抛出一个凌厉如刀、足可捅进背脊四寸的凶狠眼神。”“失眠的夜对我而言简直像胖子邮差一般稀奇。”等等。精彩的段落句子也不少,“世上没有一个陷阱比这种自找的更害人。”“全世界每一个安静的酒吧都有这样的伤心男子。”“法律不等于正义,它只是一种非常不完美的机制。你若按对了钮,而且够幸运,正义也许会出现在答案中。”类似的金句不胜枚举,值得反复阅读。正因为如此,他的著作远远超越了一般的侦探推理小说,成为经典。
很多作家的亲身经历都或多或少会体现在自己的作品中,例如毛姆的童年经历加入了《人生的枷锁》谷崎润一郎的恋母情结表现在作品中对于女性美的崇拜爱恋。雷蒙德·钱德勒也是如此,他的父亲酗酒成性,并有家庭暴力,因此他讨厌酒鬼。然而不幸的是由于原生家庭的影响,他同样酗酒还因此丢掉了工作。文中关于作家罗德酗酒的描写未尝不是借鉴了自己的亲身体会。当然,瑕不掩瑜,作家个人性格、人品如何,同作品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对于读者而言,可以阅读到优秀的作品已是幸事。
罗曼罗兰说过:“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雷蒙德·钱德勒塑造的私人侦探马洛就是这样一名英雄硬汉,他深知黑暗的可怕,生活琐碎的种种龌龊,但他不失望、不抱怨,尽管谈不上热爱生活,他一直在努力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无视各种阻力,孜孜不倦地找寻真相,坚持自己的原则,他就是黑暗中的执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