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完美的状态,不是你从不失误,而是你从没放弃成长。人生最好的贵人,就是努力向上的自己。生活不会辜负一个一直努力向上的人。
----【书朋捡话】
阅读需要每天坚持,这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要相信坚持和积累的力量。
【每天推荐一本书】第1836天
今天又是美好的一天。
你好,我是刘书朋。
今天,我推荐的这本书是:
《张岪与木心》
作者:
陈丹青
1953年生于上海,1970年至1978年辗转赣南与苏北农村插队落户,其间自习绘画。1978年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深造,1980年毕业留校,1982年定居纽约,自由职业画家。2000年回国,现居北京。早年作《西藏组画》,近十年作并置系列及书籍静物系列。业余写作,出版文集有:《纽约琐记》《多余的素材》《退步集》《退步集续编》《荒废集》《外国音乐在外国》《笑谈大先生》《归国十年》《草草集》《谈话的泥沼》《无知的游历》《陌生的经验》及新书《张岪与木心》。
本书内容的简单介绍:
“我忽然明白:要和这难弄的家伙不分离,只剩一条路,就是,持续写他……我不想限制篇幅,不愿遗漏种种细节。这是木心以自己的性命的完结,给我上最后一课。”——陈丹青
张岪,是木心为陈丹青起的笔名。
1982年,陈丹青、木心,先后赴美,在纽约地铁相遇,此后亦师亦友,近三十年。2011年木心去世,陈丹青开始书写木心,八年过去,乃有此集。书中以极尽写实的笔墨,慎重恳切的文字,送别木心,也为读者带回了木心。
罕有一个人的死亡,被如此细致地描摹;也罕有这样的文字,如此深情地凝视死亡。本书从终点出发,追忆木心一生文学与艺术的旅程。随着木心身后《文学回忆录》《木心谈木心》的出版,以及木心故居纪念馆、美术馆的先后落成,作者回顾木心在纽约开讲“世界文学史”的漫漫历程,追忆海外孤露的生活点滴、文学灵感绽放的时刻、出访英伦的旅程,更以画家的体贴与见识,缕析木心绘画的渊源与追求。再没有一个人,能这样亲切而体贴地为我们道说木心的世界。
书评是从不同角度了解一本书的重要方式,
一起看书评:
①
早年读托尔斯泰三死,觉得笔法枯老,训谕先行;这次找来伊凡伊里奇之死来读,果然是直见性命。丹青老师写木心先生的死,心里想着伊凡伊里奇的吧。起初也是那样凝重地密密地涂抹,写着写着笔触就柔软了,写到杰克逊高地那篇,文字松散开来,近乎一抹晚霞了。
②
木心不是写给群众看的,他写给一个人一个人看。除去陈丹青先生,真的还有人读懂木心的诗和散文吗,很难了。但终究是那句:年轻人读不懂他,但不影响我们喜爱他。
③
写老人去世那一段,明明着笔平平淡淡,但读起来真是叫人肝肠寸断啊。
④
“人人都爱陈丹青” 有点懂了 以我的角度来说 是他虽然有所保留 但他说出来的都是真话 坦诚 不虚伪 没有那种某些中年知识分子的自以为是 他在木心的兄长 学生 朋友 这些内容中转换 写下来的我无权评说 但我认真读完了 有所知有所感 对我来说应该是重要的 丹青老师说五六十年代背景的作家“我从来不读他们的东西” 简直一语中的点到我的读书倾向 从来不看知识青年文学 或许和他说的这种背景有关
⑤
这本离别的书带着一股诗意的沉重,它无情地向我宣布:从此以后,木心不在了。
以上是朋朋整理的书评,
仅供参考。
每本书都有祂专属的信徒,
通过上面有限的信息,如果你已经对这本书好奇、感兴趣了,
去读一读,看一看吧。
看过后可以来这里留下你自己的书评。
最后是这本书其他的一些重要信息:
【ISBN】978-7-5503-1686-7
【中图法分类号】I251
【主题词】回忆录-作品集
今天的推荐就到这儿,明天见
。。关注朋朋,遇见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