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罗杰斯和马斯洛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专家认为,一切不安的根源在于缺乏对人内在价值得认识。心理学应该关系人的价值与尊严,研究对人类富有意义的问题,反对贬低人性的生物还原类和机械决定论。人本主义既反对把人的行为归结为本能和原始冲动的弗洛伊德主义,也反对不管意识,只研究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系的行为主义。由于行为主义与精神分析是近代心理学的两个传统学派,人本主义心理学与他们有明显得分歧,因此在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人本主义认为,人有自我的纯主观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人就会努力的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重视自身的价值,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马斯洛认为人类行为的心理驱力不是性本能,而是人的需要,他将其分为两大类、七个层次、好像一座金字塔,由下而上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识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人在满足高一层次的需要之前,至少必须先部分满足低一层次的需要。第一类需要属于缺失需要,可产生匮乏性动机,为人与动物所共有,一旦得到满足,紧张消除,兴奋降低,便失去动机。第二类需要属于生长需要,可产生成长性动机,为人类所特有,是一种超越了生存满足之后,发自内心的渴求发展和实现自身潜能的需要。满足了这种需要个体才能进入心理的自由状态,体现人的本质和价值,产生深刻的幸福感,马斯洛称之为"顶峰体验"。马斯洛认为人类共有真、善、美、正义、欢乐等内在本性,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达到人的自我实现关键在于改善人的"自知"或自我意识,使人认识到自我的内在潜能或价值,人本主义心理学就是促进人的自我实现。
罗杰斯的主要观点:在心理治疗实践和心理学理论研究中发展出人格的"自我理论",并倡导了"患者中心疗法"的心理治疗方法。人类有一种天生的"自我实现"的动机,即一个人发展、扩充和成熟的趋力,它是一个人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各种潜能的趋向。
马斯洛认为心理异常最基本的表现是“存在焦虑”,这种焦虑是存在和责任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