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
孩子在早期抚养时不断的更换养育者,孩子的内心就会不稳定,形不成好的依恋关系。比如孩子想睡觉,想找的那个人就是依恋的人,如果没有形成好的依恋,那就会出现小时候的跟谁都亲,那其实就是跟谁都不亲。我们人的情感、人性是养出来的。所以孩子。尽量要亲自抚养。
3~6岁,规矩一定要跟上。这里的规矩是,爱和规则两手抓,3~6岁的孩子走出家门,和同学、小朋友交往,相当于开始了社会行为。这个时候要教会谦让,有情有义,学会了将来孩子也能够养活自己,这些东西比学习分数重要的多。
人生看不到的心智世界,投影出看得见的外部人生。
心智是我们从小到大训练的一套系统。孩子在6岁时内在心智程序基本确定。
青少年异常行为导致犯罪是因为青少年心智有问题,他的价值观和外在的关系都内化在他的心智程序中,在外在行为中是内在心智的一种投影。
如何养育一个身体心智健康的孩子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18岁之前的问题孩子背后都有一个问题父母。
青春期,是迈向成年的重要阶段,是活力的大爆炸。在这一阶段,人要充分地伸展自己,与外部世界有丰富的碰触,在这些伸展与碰触中,修炼自己的心。
少年老成,年轻谦逊,就是将自己的能量收缩起来,所以少了伸展与碰触,这时候的成熟,都是假性成熟。但同时,这个阶段身心都会发生剧烈变化:第二性特征发育,月经初潮,长喉结变声......自我意识与父母期望的冲突,性意识的出现,情绪冲动增强....
性能量与攻击性无限涌动,但一个人的自我又没成熟,不知如何安放。如果不能被很好地引导,很多孩子在这个阶段容易出现厌学、网瘾、沉迷小说、拒绝交流等问题。但并不意味着孩子真的“变坏”,相反,这些叛逆,是他们面对人生变化,不知如何是好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