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 命 大 智 慧(上)
——《黄帝内经》第一讲
上月末,萃辰天心书院国学研修班开始了《黄帝内经》的学习。
《黄帝内经》成书至今已有两千多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文献典籍。萃辰天心书院陈伯安院长说,它全面阐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反应了中医学的理论原则和学术思想,是我国中医学的奠基之作,被称为医学之祖。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黄帝内经》不仅仅是一部中医名著,它更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化巨著,以生命为中心,包含着哲学、政治、天文等多个方面学科的丰富知识,是一部围绕生命问题而展开的百科全书。
萃辰天心书院院长:陈伯安老师
学习这部经典,我们不仅能知晓一些健康养生知识,还能跟随陈伯安老师一起探索生命的运行机理。
“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这是中医的重要思想,即来自《黄帝内经》。医术最高明的医生并不是擅长治病的人,而是能够预防疾病的人。中医非常重视治未病,面对现代五花八门的疾病,以及发病年龄越来越低、亚健康人越来越多的状况,利用中医进行养生保健无疑是最合适的方式。
《黄帝内经》的内容,包括《素问》和《灵枢》两大部分。陈伯安老师说,《素问》之名,一为“素”,素者,本也;一为“问”,皇帝问岐伯也。《素问》的部分内容,是以精气神、阴阳五行理论来论证人体的生命病理,实际上是通过解释世界气形质的变化,来阐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
而《灵枢》的意思是“神灵之枢要”。该部分内容除了探讨生命的规律之外,侧重在针对不同的病状所采取的针刺疗法、取穴法及针灸疗法。
陈老师例举了《黄帝内经》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内容,作了详细解读。其中,在论及人体素质与寿命长短的关系时,有这样一段经典对话:
黄帝问伯高说:我听说人的外形有缓急,正气有盛衰,骨骼有大小,肌肉有坚脆,皮肤有厚薄,从这些方面怎样来确定人的寿夭呢?伯高回答:
形与气相任则寿,不相任则夭;
皮与肉相果则寿,不相果则夭;
血气经络胜形则寿,不胜形则夭;
形充而皮肤缓者则寿,形充而皮肤急者则夭;
形充而大肉䐃坚而有分者,肉坚,肉坚则寿矣。形充而大肉无分理不坚者,肉脆,肉脆则夭矣……
意思是,外形壮实而皮肤舒缓的多长寿;外形虽盛而皮肤紧急的多夭折。外形壮实而脉象坚大有力的为顺;外形虽盛而脉象弱小无力的为气衰,气衰是危险的。假使外形虽盛而颧骨不突起者骨骼小,骨骼小的多夭折。如外形壮实,而大肉突起有分理者是肉坚实,肉坚实的人多长寿;外形虽盛而大肉无分理不坚实者是肉脆,肉脆的人多夭折。
谈到人的形体与气的关系,陈伯安老师说,中医认为,人有三种气:先天之精气,也叫元气,肾气,它是与生俱来的,储存在肾气里;第二种是水谷之气,就是我们通过吃饭、喝水得到的气,是通过人的脾胃运化食物得到的;最后一种是清气,主要取决于肺的呼吸功能……
人体的健康与这三种“气”密切相关,任何一方面出了问题,生命都会失去动力。那如何蓄养这三种“生命之气”呢?书中有一段非常精辟的概括:
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辟邪不至,长生久视。
顺应四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如春天养肝,夏天养心,秋天养肺,冬天养肾,四季养脾;时刻保持积极的心态与情绪,起居有常,知足常乐;最后要调理人的阴阳平衡,调动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从而达到刚柔相济的健康状态。当然,这里的阴阳平衡,不只是身体的阴阳平衡,更包含了一种“天人合一”的中道思想。
只要遵此三条,就可以做到灾病不至,健康长寿了。